科技重大专项支撑发现国内首个常压页岩气田

“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即将收官,由华东石油局牵头,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等10家单位联合承担的《彭水地区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示范工程》也将迎来终考。

我国常压页岩气资源丰富,与涪陵、长宁、威远等已实现大规模商业开发的高压页岩气相比,具有优质页岩厚度减薄、孔隙变小、吸附气占比高、应力差异系数大、地温梯度低五大地质特点,实现规模商业开发面临单井测试产量和最终可采储量低、投资成本高、经济效益差等诸多挑战。

“十三五”期间,示范工程通过创新成果与技术体系的全面推广应用,发现了国内首个大型常压页岩气田,提交探明储量1989.64亿方,较立项前单井钻采成本降幅46%,单井测试产量提升至9.01-32.8万方/天,平均单井EUR(单井评估的最终可采储量)提升40%,建产能15.6亿方,已生产22.62亿方,提速降本提产效果显著。

自2016年以来,示范工程聚焦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科学问题,充分发挥“产学研用”优势,围绕增产和降本,突出常压页岩气成藏理论研究和低成本工程工艺攻关,首次实现了中国南方常压页岩气效益动用,创新形成了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系列配套关键技术,培养一支专业化队伍,建成15.6亿方产能示范区,全面完成示范工程建设目标任务。项目取得了以下5项标志性成果。

创建了常压页岩气“三因素控产”地质理论。明确了常压页岩气形成机制,创建了沉积相带控烃、保存条件控富、地应力场控产“三因素控产”地质理论。构建了高陡背斜型、残留向斜型等4种成藏模式。

研发了常压页岩气地质综合评价技术。建立了常压页岩气甜点评价体系和储层综合评价方法,明确了甜点区和甜点段;形成以地应力预测为核心的地球物理预测技。

制定了常压页岩气开发技术政策。揭示了常压页岩气液两相渗流机理和生产规律,形成了全生命周期高效排水采气技术系列,制定了“小井距、长水平段、变夹角、低高差、强改造”的常压页岩气开发技术政策。

创新形成常压页岩气低成本工程工艺技术。形成了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二开制井身结构、大扭矩螺杆+激进参数钻井”等优快钻完井技术、“简配方、降浓度、砂代陶、全电动”低成本高效复杂缝网压裂技术。

建立了常压页岩气绿色勘探开发模式。建立油公司项目化管理模式,推行“五个一体化”运行模式,形成“部好井、穿好层、压好缝、降好本、管好井”五好工程。

五年来示范工程也取得了丰硕的知识产权成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0余项,公开发表SCI、EI及中文核心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3部,编制国标、行标及企标20余项,培养中石化创新团队2个。示范工程理论及技术成果有力支撑了四川盆地东南缘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项,中国石化油气勘探开发奖28项(其中特等奖4项,优秀勘探管理单位4次),中国地质学会2020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1项。

“十三五”期间,华东石油局紧密围绕示范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经过5年的攻关示范,实现了常压页岩气Ⅰzho类有利区效益开发,形成了一批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工具材料与管理经验,全面超额完成项目的技术指标、经济指标,显著提升了中国石化常压页岩气理论与技术在行业内的影响力,示范引领了我国常压页岩气产业发展。

“十四五”将持续加强ngⅡ、Ⅲ类有利区攻关研究,持续深化富集高产理论、增产降本工艺等地质工程一体化攻关研究,优化和完善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提升我国常压页岩气开发技术水平,实现常压页岩气更大规模的效益开发。


信息来源: 
2021-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