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厂新井运行质效双提升

今年以来,河口采油厂已投产新井平均单井日产油6.3吨,同期对比提升10%。这是采油厂立足超前、高效建产,不断拓展建产模式、丰富提速技术,实现新井“质效”双提升的生动实践。

  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升,资源品位逐步下降,河口厂曾经面临井位储备严重不足、无井可打的窘境。

  油藏研究不停、潜力挖掘不停。河口厂根据油藏类型相似、潜力方向一致的原则,将工区分为五大类型,分区域、分阶段开展,保障精细研究全覆盖,提升地质认识、挖掘油藏潜力、支撑产能建设。

  河口厂还设立360万元专项资金,以贴近生产实际、见效期快、局部精细刻画的研究为重点,依托外协攻关、自主研究等多种途径逐块推动。

  新区建产突破传统观念,将目标转向小圈闭、薄储层、窄河道等5类区块,精细刻画,严细论证,编制产能8.1万吨,新建产能4.9万吨;针对老区产能,在找准重建层系井网、重建有效驱替等潜力的基础上,采用动静结合、专人负责的方式开展针对性研究,实现了当年研究当年建产,转化率100%,平均建产周期3个月。

  摸清了油藏分布规律,也就找准了靶点目标,河口厂井位储备最高时达到160余口,为历年储备最多,且新老区产能结构更加合理。

  改变传统模式,新井运行提速。河口厂改变过去油藏设计、钻井设计、工艺设计、地面设计“接力跑”模式,统一划定起点终点,各部门并行推进,协同作战,不仅大大缩短了设计时间,还避免了后面节点遇到问题,返回前面节点修改变更的重复性工作。

  同时,按照“一个方案一个项目组、一口单井一个负责人”的模式,河口厂把新井运行过程中的方案编制、一体优化和跟踪实施这3大阶段细分为32个节点,每个节点都有专人负责,全面压实责任,加快运行节奏,方案编制时间由90天压缩至32天。

  采油厂坚持生产、调度、技术、设备、安全“五位一体”协同模式,聚焦钻井作业全流程效率提升与风险管控,在运行管理中,组建“地质+工程”团队,提前3-6个月根据地质数据选井位、优靶点,超前匹配钻机与井台方案,规避风险与工期延误,通过专项小组,联合多单位每周协调一次,明确节点,统筹资源倾斜重点区块。

  针对井位调整、钻机变更等事项,采油厂制定钻井各环节时间标准,依托监督体系跟踪进度,对超期环节及时预警处置,避免工期浪费。同时,构建“监督中心监督+驻井监督+采油厂监督”的“三位一体”钻井监督体系,明确三方职责边界,实现从钻井准备到完井的全过程覆盖。单井周期节约1.63天,比去年同期相比交井增加16口。截至目前,采油厂相比去年同期钻井提速13.6%,固井质量优质率提高5.2%。


信息来源: 
202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