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维修费用同比增加400余万元,年租赁收入减少近250万元——面对这笔“亏本”的账单,车辆管理中心副经理展超的态度却出人意料:“花得值。”
另一头,桩西采油厂采油管理三区拿出节约租赁费的10%奖励车辆养护标兵,三区经理张在鹏同样认为“花得值。”
双方都在花钱,却异口同声说“值”。
值在哪儿?
油田有2500余辆三巡车(巡井、巡线、巡逻)。使用单位“重使用、轻管理”,车辆“不坏不修”;车辆管理中心监管乏力,设备状况向不好的方向发展。
“出了问题,双方互相推诿,关系一度非常紧张。”展超说出问题所在。
恶性循环由此形成:日常巡检流于形式,设备损耗加剧,事故率攀升,本质安全与运行安全双双面临挑战。
转机始于去年。车辆管理中心探索构建“五维协同管理机制”,从制度筑基、服务前置、模式创新、标杆引领、信息赋能五个维度推动各方从对立走向协同。
制度层面,新修订的《三巡车设备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全生命周期管理与网格化责任,配套制作教学视频和18个车型的“三规程一措施”指南,让巡检有章可循。
服务模式也实现了根本转变,从“等上门”变为“送上门”:恶劣天气实时推送风险提示,故障车辆快速应急救援,按需定制的“菜单式”培训直送一线。
激励机制的创新成为关键突破。今年3月,车辆管理中心在桩西采油厂管理三区试点差异化收费:投产年限5年以上车辆,给予租金阶梯式减免,8年以上车辆最高全部减免租金,只需承担车辆保险费、年审费以及实际维修费等运营成本。
“简单来说,车用得越久,保养得越好,租金就越便宜。”生产设备管理中心经理贾小良介绍。
据管理三区统计,三巡车全年运行成本预计节约50万元。“最重要的是,驾驶员开始像爱惜自家车一样爱护三巡车,目前维修费用也降了15%。”张在鹏说。
目前,在油田设备管理部指导推进下,经过综合管理与车辆技术状况评估,桩西、孤东采油厂9个管理区的109台车辆通过考核,自9月1日起试点运行“优用低租”差异化收费,预计每年可节省租赁费用近250万元。
贾小良道出其中长远的考量:“让老车安全多跑一年,我们相当于为油田节省了1/8的单车投资费用。”而增长的400余万元维修费,车辆管理中心则严格执行“应修尽修”原则,彻底消除“带病运行”隐患,筑牢安全底线。
“油田整体有效益,专业化单位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展超看向的是更远的未来:多花维修费,换来的是设备本质安全提升;减少的租赁费,激发的是使用单位的管理主动性。
一场看似“亏本”的买卖,实则实现了各方共赢的良性发展。这笔账,车辆管理中心算得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