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开发研究院强化基础工作提质效

“动用储量720万吨,新建产能9.6万吨。”得益于差异化设计思路,分砂体组合、分层压驱注水整体方案设计,沉睡了近20年的大芦湖油田樊18-5块未动储量,近日得以唤醒。

井位部署、方案编制、实验技术等基础工作是科研生产的根基,油田全面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抓实这项重点工作?

近年来,研究院围绕攻克关键理论技术、实现矿场应用突破、打开勘探开发新局面,打造标准井位、标准方案、标准实验,苦练内功,全面强化基础工作。

“我们加强基本功训练、注重工作标准化,就是要建立一套严谨、高效、规范的体系。”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曹小朋说。

科技人员的成长和研究成果的产出是有规律可循的。只有从大量基础工作干起,练好基本功,形成自己的认识、理解,才能有成果产出。

研究院以强化基本功训练为抓手,深化源头供给与矿场生产、科技攻关与人才培养、院内科研力量与外部智库“三个结合”,做好基础能力提升、基础地质研究、基础平台建设、基础管理保障“四个强化”,为工作质量标准提升提供全力保障。

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的价值,最终需要通过具体的井位部署评价、开发方案编制和实验技术方法来体现。

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工程实践”正向体系的构建,到“应用需求、基础问题、技术突破”逆向链条的建立,研究院把基础研究工作融入矿场一线,聚焦勘探开发“卡脖子”难题开展攻关,有力推动油田增储上产。

渤南洼陷沙四下由于多物源控制下的沉积体系展布规律不清、多类型油藏富集规律不清,如何突破产能、提升勘探效益是一大难题。

科研人员通过多手段深化沉积认识、多要素差异成藏分析、一体化协同攻关,2023年罗176块上报千万吨探明储量后,2025年义171块又上报探明储量1200多万吨,实现渤南洼陷探明储量快速增长。

海上油气开发具有“三高、三限、三需求”的特点,科研人员精细地质基础研究,加强基础管理,成功打造出埕岛东区、埕北208等高产区块,新井初产实现翻番。近两年在垦东473、垦东89等区块有14口井超百吨。

曹小朋表示,标准井位、标准方案、标准实验是科研人员智慧的结晶,是研究院的“品牌产品”。只有扎实基础工作,才能助力提升油田勘探开发质量。

 


信息来源: 
202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