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于人”的温暖实践

有一种关爱,在脚下的土地蔓延。5312个健康管理网格,1383台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从东海之滨到西北戈壁,从矿区健康驿站到一线班站健康角,油田将健康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

有一种守护,让员工更好地享受美好生活。面对队伍老龄化加剧、慢病多发的挑战,油田创新构建“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健康保障体系,用温情与专业构筑员工健康的坚实屏障。

“胜利油田从党委到基层,都把员工健康管理作为优先发展的工作,让我印象极其深刻。”与油田共同开展“胜利健康研究”的北京大学医学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黄涛说。

体系筑基

像抓安全生产一样抓健康管理

翻开《胜利油田健康企业行动方案(2025-2030)》,“健康教育‘四进’行动”“营养健康食堂推广行动”“三级高血压动态清零行动”等十项行动赫然在列,这是油田全面提升员工健康管理质效的“作战图”。

面对在岗员工突发疾病多发频发的严峻形势,油田党委将员工健康管理工作与安全生产放到同等重要位置来抓,纳入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一体推进、同步落实。油田先后出台了《关于构建新型员工健康管理体系的意见》和《胜利油田健康企业行动方案(2025-2030)》,成立员工健康管理委员会,推动监督管理一体化运行。

直属单位、基层“一把手”抓健康,配专、兼职管理员,重点加强高风险人群日常监测、健康干预和关心关爱;基层班站配备血压计、血糖仪和常用应急药品,实行“专业人员+健康管理员+员工自助”服务模式。

近年来,各直属单位针对员工健康管理纷纷“出实招”——有的通过班站合并等组织方式的变革,减少夜班值守人员;有的通过矿区改造提升,改善基层值守条件;有的采取工程改造、技术升级和个体防护等综合措施,切实降低职业暴露风险……一件件关心员工的“实招”成为最大限度降低员工健康风险的“妙招”。

通过全覆盖的健康管理体系建设,油田建立起5312个健康管理网格,常态化开展岗前血压、血糖监测。1.2万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员工纳入“就近观察、就近评估、就近干预”管理,确保“每个角落有人管、每名员工有人护”。

服务暖心

构建健康新生态

今年9月,油田“西部送健康”专家巡诊团前往位于新疆的西部油区,为16个基层班站、600余名一线员工开展健康服务,为每个基层班站量身配置“急救药械箱”与“小药箱”。

“送”健康要精准对接员工需求,健康驿站也要建在员工最需要的地方。

油田多数基层班站地处偏远区域、员工健康需求难以依托社会医疗资源支撑,油田分层级构建了85个片区健康驿站,同步派驻151名卫生专业人员驻点开展诊疗咨询、健康监测、慢病管理等服务。这一举措打通了偏远地区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在健康监测干预方面,推行“单位集体组织+员工自主选择”的弹性体检模式,精准匹配员工个性化健康监测需求,1.4 万名员工借助该模式完成血压、血糖、血脂等健康重点指标定期监测,及时掌握自身健康动态。

针对健康高风险人员、健康重点关注人员,全面落实“一人一策”个性化健康干预措施,通过定期随访、指标监测、生活方式指导等手段,推动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持续改善。2024年以来,已有3150名重点人员健康指标转为正常,重新纳入一般人群管理。

令人欣喜的是,目前,油田4.7万名员工签约家庭医生,428个基层单位、1719个基层班站纳入功能社区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油田还对15个外部市场基层单位健康管理工作开展帮扶指导,确保“在外有人管、健康有保障”

文化引领

培育健康新风尚

健康文化的培育离不开阵地建设。如今,在油田的通勤班车中,已有25辆新能源通勤班车变身移动的健康课堂,150部健康视频循环播放,让数千名员工在日均1小时的行程中接受健康教育。

“体重管理年”活动在油田掀起了一场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变。通过配备6829台体重秤、4040套腰围尺,实现基层单位“一秤一尺一表”全覆盖。

在石油开发中心,员工的体质测定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已成为常态;胜利采油厂开展的“体重评比”等活动深受员工欢迎;东辛采油厂的“科学减重训练营”让参训员工体脂率平均下降1.2%。

油田已建成480个文体活动场馆,成立区域文体协会176个,组织各层级长跑、篮球、气排球等健身团体1060个,常态化开展各类健身运动,营造了“比学赶超”的健康氛围。截至目前,油田超重及肥胖占比较2024年底下降10.94%,科学减重总量超1200公斤,体重管理取得显著成效。

油田还科学布局配置AED1383台,实现人员密集场所与偏远作业单位全覆盖;同步开展全员急救技能培训,2000余名健康管理员持证上岗,确保在突发情况下“人人敢急救,人人会急救”,2023年以来累计成功处置岗位突发疾病近百起,有效筑牢生命安全“第一道防线”。

 


信息来源: 
202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