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盘一响,黄金万两。油田巧用“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以系统性思维拨动资源优化的“算盘”,谋划了功能完善、布局合理、优质高效的资源配置“棋局”,解锁资源配置“最优解”。今年以来,油田资源优化创效实现规模扩增与质量效益双提升。
善做“加法”
优化整合聚合力
一方有能力,一方有资质。今年5月,电力分公司和胜大石油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建了电力工程项目部,联合承揽内部电力工程项目。短短两个月内,电力工程项目部“吃”下3个订单,合同额超百万元。
油田在整合内外部资源上做“加法”,相互取长补短、彼此聚力赋能,积极构建开放共享的资源生态,形成“1+1>2”的资源协同效应和聚合效能。
油田统筹“产供储销”各环节资源,对页岩油进行分质、分输、分储、分销,推动原油销售从指标销售向价值销售转变。“原来,原油销售就像卖杂粮,粗粮、细粮混着卖,无形中降低了高品质原油的价值;如今,分类销售,粗粮、细粮各论各的价,提高了原油的议价能力。”企管法规部副经理倪峰说。
水和电是页岩油开发必不可少的资源。电就近接入国网;“近水楼台先得月”,联合地方水务公司和企业引入水源,油地深化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发展共进,成功解了页岩油开发的水电之“渴”。
今年以来,17口页岩油井电驱压裂用电得到了及时保障,平均单井供水响应时间缩短2天,有力推动了页岩油开发建设进度。
精做“减法”
精益管理挖潜力
气曾是油田开发的“卡脖子”难题,黄河以北及垦利等区域产气多、用气少;黄河以南等区域产气少、用气多,产气足的区域平价卖气,缺气的区域高价买气,一进一出,效益流失。
油田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构建“南北贯通、东西辐射”的天然气管网布局,用自产气代替外购气,全力降低用气成本。今年以来,外购气量同比减少2980余万立方米。
锚定价值最大化,油田聚焦核心业务和高价值资源,坚持向管理要效益、向资源找潜力,深挖资源蕴含的价值潜能,让价值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
抓源头,项目投资有“道”。精细分解投资项目构成,科学识别内部专业化队伍承揽潜力,增自营、降外委,让投资项目成为拉动增收创效的增量资源。
控大头,成本经营有“法”。盘存量、有增量,打出政府收储、统筹调剂、综合整治、挂牌转让等土地创效“组合拳”,让寸土生寸金,大幅减少征地投资。
降外头,物资采购有“术”。科学研判市场行情,精准调控采购节奏,价高减储、价低增储,实时优化经营策略,让物资采购“物超所值”,采购资金显著降低。
巧做“乘法”
科技创新强动力
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亦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油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乘数倍增效应,全面赋能资源要素价值提升,为资源优化注入强劲动能。
一根报废的抽油机泵轴经过激光熔覆等“手术”改造后重新“上岗”;一台服役25年的抽油机经过技术“延寿”处理后,系统效率提高3%,使用寿命延长15年……一条完整的“回收、再制造、再利用”绿色产业链悄然形成。
“通过这种‘以修代换’模式,改造费用只有新设备的50%,但效益却能翻番。”设备管理部副经理肖虎说。目前,油田建成54个回收站点,实现了闲置设备、零部件的高效盘活。
看得见的是油气、土地、设备等显性资源,看不见的是峰谷套利、调峰服务等隐性资源。
煤电跟着绿电“调”、负荷随着电价“柔”。由油田自主创新的“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能源管控平台,智能匹配电源、电网、负荷、储能等资源,油气生产实行柔性生产,因时而变、按需而调,实现自发绿电“能用尽用”、峰期火电“能发尽发”、谷期外电“能买尽买”,有效提高了资源的配置质量和利用效率。今年以来,油田“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增效2500余万元。
敢做“除法”
破立并举激活力
针对资源优化过程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油田坚持破立并举做“除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活资源优化的活力。
作为页岩油分储分销创效工程“链长”,页岩油项目部协同投资计划、工程建设、油气开发和销售等职能部门和开发单位,统筹页岩油资源配置、分质分销工程建设、销售计划,建立以分销目标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有效支撑了页岩油分储分销创效工程的高效运行。
勘探开发项目涉及部门多、审批流程长、效率低,项目审批进度曾被推着走。油田简化审批流程,建立“三位一体”决策和跨部门协同运行机制,将原分属勘探、开发的12项审批权限整合至“地质工程一体化”项目组,构建“目标储层、井位部署、工程方案”联审制度,济阳页岩油示范区建井周期缩短到28天,效率提升39%,百万吨产能建设投资持续降低。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不少油井采用单井拉油的运输方式。一口油井就是一个拉运点,储油罐和加热炉是标配,千余辆拉油罐车,安全风险无处不在。今年,油田大力推行单井拉油改管输、工艺优化简化、绿能替代等措施,消除安全隐患,提高资源的抗风险能力和本质化安全水平。
“拉改输”,让安全的效益看得见、摸得着:取消了396台加热炉、80座储油罐,不仅提高了本质化安全水平,而且节省了运输、人工、用气等成本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