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油井吃上“预制餐”

晨光中,地面工程维修中心工厂化预制基地内,全位置自动化焊机的嗡鸣伴着金属切割的火花此起彼伏。

操作台前,焊工师傅们正紧盯屏幕上的焊接参数,焊枪精准“游走”,留下一道道规整如鱼鳞的焊缝——这是油田“六化”中预制化的场景。

“以前在野外焊管线,焊缝质量缺乏保障,还得担心动火风险。”地面工程维修中心工厂化预制项目部负责人谢立军感慨地回忆道。

作为2024年11月投产的重点项目,工厂化预制基地改变了过去油田管线“现场加工”模式,将油井井口、阀组、注水井口等3大类54种产品的加工,搬进了预制基地。

在工厂的自动化焊接区,一台自动化焊机正带动管线旋转,焊枪自主完成焊接作业。“这台设备每小时能焊1个219毫米管径的接口,要是人工野外焊,3小时才能完成。”谢立军向记者介绍。

工厂采用“氩弧焊打底+二保焊填充盖面”的工艺,每道焊缝都要经过100%超声波检测和10%拍片检测。海检公司负责现场把关,确保质量100%达标。

效率和质量提升的同时,带来的还有精度的“拿捏”。“现在加工114毫米以下的主力管线,从切割、打磨到焊接,全流程在车间完成,误差能控制在0.1毫米以内,比野外手工加工精度高太多了。”工厂化预制项目部管工商好亮拿起一段预制好的管线介绍。

从项目投产至今,工厂自动化焊接率已达90%,日均能生产10.5套油井井口,产量是生产现场施工的2倍多。

不仅如此,预制基地还以贴心之举,精准满足各单位的“个性化需求”,尽显服务与专业水准。

东胜公司因员工少、管井多,作业拆卸井口费时费力,预制基地“按需”专门加长管线横段,让员工不用卸井口就能直接作业;针对环保新规,预制基地新增“带油套连通装置”,用油套连通替代原有的取样阀直排,杜绝油气污染。

“开发单位有啥需要,我们就做啥。”谢立军说。预制基地还整理了包含54种产品的目录,供开发单位“点单”。如遇紧急情况,库存的标准件当天就能发货。

截至目前,预制基地已累计接单277套。“我们不仅要把产品做好,更要把‘预制化’的优势传出去,让更多单位告别野外动火的风险,用上高效安全的预制件。”谢立军充满了干劲。


信息来源: 
202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