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科技创新澎湃动能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连日来,油田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领悟全会就“十五五”科技发展作出的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结合实践谈感受、谋举措。

大家一致表示,要抓牢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机遇,努力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以科技自强开拓能源革命“新天地”,持续增强科技创新动力动能,把握科技产业化方向,营造包容性创新生态,激发科技创新澎湃活力,打造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创新胜利。

认真研读全会公报时,科技管理部经理张雷对“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感触尤深。一直以来,油田将科技创新摆在油田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数智赋能发展更加高效,科技贡献率明显提升。

未来五年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时期。张雷感到重任在肩:“传统油气产业是油田 ‘压舱石’,技术优势不能丢;新兴产业是‘增长极’,关键技术必须突破。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革命性突破,让科技创新真正赋能产业焕新,用机制创新激活创新生态,才能为油田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效科技支撑。”

科技创新必须实实在在解决发展中的痛点。

近年来,油田地面工程建设依托东营原油库迁建、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管道工程等重点项目,全面推进地面工程智能化建造水平迈上新台阶。认真学习全会公报后,工程建设管理部经理孙宁松在学习材料上重点标记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我们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把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重心体现在地面工程建设主战场,聚焦智能建造、‘五化’建设等关键领域,以高质量工程建设服务油田高质量发展。”

从“进军海上”“稠油降黏”到“高温突围”……

过去五年,油田化学驱技术应用不断突破禁区。正在攻关“微胶囊”靶向驱油技术的勘探开发研究院三次采油研究首席专家元福卿,第一时间学习全会精神。

在他看来,科技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关键变量”与“核心引擎”。“科研工作者要甘坐‘冷板凳’,继续向更高温、更高盐、更低渗透率的复杂地层进军,为老油田稳产增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更多力量。”

“在国家所需中找到科研所向,科研工作才能迸发出最强大的力量。”油田高级专家王涛语气里带着科研人员特有的严谨。今年,她和团队终于攻克了“耐温抗盐生物基驱油体系”这一关键技术难题,成果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全会提出“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王涛表示,将聚焦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工程瓶颈、稠油开发、老油田稳产三大主战场精准发力,把原创成果转化为油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用科技创新链串起能源保障安全链。

“十四五”以来,物探研究院在单点高密度地震技术基础上,自主研发形成新一代全节点高密度地震技术,推动高密度地震从有缆走向无缆。物探研究院地震地质综合研究首席专家姜蕾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其中。

“全会为我们描绘了‘十五五’的蓝图,这为科研人员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我们将积极投入研究院组织的‘全时空采集、全波场处理、全方位解释’等关键技术攻关中,以科技创新的实际成效支撑胜利探区新领域的高效勘探、稳定增储。”姜蕾说。

(贾玉涛 徐东亮 韩世春 任厚毅 武天祥对本文亦有贡献)


信息来源: 
2025-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