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站在公司12楼电力调度室的大屏幕前,看着一串串实时跳动的数字时,就仿佛看见电网中奔涌的火电与绿电,在精准调控下按照最优路径,为油气生产注入澎湃动力,心中泛起难以言表的自豪。
回想10年前,我初到电力调度中心,师傅告诉我,这里是油田电网运行的“神经中枢”,担负着电网安全、负荷调配和经济运行等重要责任。那时,油田主网采用的是“四角环网”结构,部分线路运行年限长、周边环境复杂,每到恶劣天气,大家的心总是不由自主地悬起来,从预判风险到制订预案,再到下达调度令……那份沉甸甸的压力,我至今记忆犹新。
2022年以来,油田电网与国家电网的合作不断深入,主网架从国网引入8条电源线路,逐步完成从四角环网到“一源三区”结构的升级。这一改变,不仅大大增强了电网的抗风险能力,也为源网荷储智慧能源系统的建设奠定了稳固的硬件基础。
随着新能源发展,越来越多的光伏发电并入油田电网。它们在提供清洁环保能源的同时,也因其间歇性、波动性等特点,给电网运行带来了新的难题。
在源网荷储智慧能源系统这个“智慧大脑”的加持下,我和同事们根据发供电一体化曲线,结合油气生产特点,制定了不同场景下的调控策略。仅在2024年,就下达了数百次光伏调峰指令,通过合理调节传统火力发电和新能源发电,确保了发电出力和负荷需求动态平衡。这也意味着,我们的电网调度方式正从过去的“源随荷动”转向“源荷互动”。
变化的是工作方式,不变的是为油气生产提供可靠供电的职责。随着页岩油规模开发,电驱压裂技术广泛应用。为了做好保障,我和同事们及时跟进油田压裂施工计划,针对压裂过程功率大、用电时段可调等特点,积极与开发单位沟通制定用电策略,通过精准调控,尽可能多用新能源绿电,既平抑光伏的波动性影响,又减少电网的负荷压力。
在新能源高比例并网的格局下,储能应用是破解绿电消纳难题的关键一环。2024年10月,油田首台套10兆瓦/20兆瓦时储能电站正式投运。依托源网荷储智慧能源系统,我们与相关部门协商制定了储能充放电调度策略,在白天光伏大发阶段,将富余的绿电储存起来;到了夜间,再释放储能,缓解火力发电压力,让每一度绿电,都尽可能地发得出、存得住、用得好。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调节,从传统能源的单一支撑到“源网荷储”的协同发力,调度室里每一个日夜坚守,都是为了保障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展望“十五五”,我和同事们将继续紧跟绿色转型步伐,以更强的责任担当,精准调控好每一度电。
(作者系电力分公司电力调度中心中心电网调度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