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时,警铃依旧

深秋的风,好像还带着训练场的沙粒,把我的思绪带回到5年前。

“水来了,抱稳枪!”2020年7月,岗前培训的那天,我第一次换上灭火战斗服,灭火靴裹在脚上还有些生硬,怀里抱着水枪,直到听见指挥员下达出水的指令,才恍惚觉出“守护”这两个字的分量是扛在肩上的重量。

初时的日子,是在宁海站度过的,那时总是围着训练场转。我和战友们甩着水带,看它在阳光下划出一道弧线;跑障碍时,膝盖撞在木板上的疼还没散,又要俯身钻入烟道。在这里,我遇到了一条叫“步枪”的搜救犬,那时它还矫健,跃过障碍板时像道闪电。每天,我们的作训服湿了又干,盐渍在后背叠成浅白的印子,大家坐在训练塔下相互调侃着各自新添的伤疤。

第一次听见警铃声,我几乎是扑向消防车的。站在火场前,浓烟呛得人睁不开眼,热浪烤得皮肤发紧,才懂那声警铃里,是希望的召唤,藏着的是沉甸甸的责任。

这5年,东营原油库银白色的管道在阳光下反着光,盐碱地上“长”出了光伏板,CCUS(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项目让二氧化碳有了新的归宿。紧跟形势任务发展变化,应急救援中心乘“风”而上,稳步推进“力量重组、布局重置、系统重构”等各项工作,持续加强“集成指挥、合成训练、编成作战”体系建设,加快培育新质战斗力,实现转型升级。而我,也经历了战斗员、作训管理、宣传、团青等多岗位历练,对“守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再回宁海站,是今年10月的事,营区早已焕然一新,整洁平坦的训练跑道,装修粉刷的新执勤楼,一尘不染的新式消防车,院墙下新栽种的柿子树……战士们指着障碍板,对“步枪”发出“过!”的口令,它还是倔强地往板前跑,前爪搭上去,身子颤了颤,却没上去。我远远望着,只觉得风好像吹得久了些,把这5年的日子都揉在了一起——初穿消防服的紧张,第一次火场的后怕,还有此刻眼前这只老犬的倔强。

正想着,忽然传来警铃声。那声音穿过楼宇,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什么。风还在吹,吹过训练场上的障碍板,吹过远处的光伏板,也吹过我胸前的徽章。原来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就像“步枪”明知跳不过,还是会抬爪,就像我听到警铃声,依旧会热血沸腾。 (作者系应急救援管理中心员工)


信息来源: 
2025-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