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口新井全部顺利开抽,日增油突破59吨!”10月9日,在孤岛采油厂新井项目组运行会上,这份优异的月度数据令人振奋。数据显示,这个月该厂不仅超额完成新井投产任务,单井平均日产油7.4吨,更较设计值超出3.5吨。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该厂创新推行可研项目编制、施工过程、设计论证、开抽复盘“四个一体化”运行机制取得的显著成效。该机制通过全链条协同、全过程管控,为老油田高效开发注入了新动能。
一体化运行:
从“接力赛”到“齐步跑”
传统新井投产如同“串联式”接力赛,环节多、周期长。“以往必须等油藏方案完全定稿,才能开始钻井设计,仅产能项目可研编制就需要一个月。”采油厂采油工程首席专家梁福元介绍。
如今,这一模式被彻底颠覆。通过推行一体化并行,油藏、钻井、地面等6个部门同步作业,实现了“油藏圈定面积、钻井优化轨迹、地面测算工程量”的无缝衔接。这使得新井产能项目从方案编制到完成投资下达的时间,从去年同期的30天压缩至23天。钻井效率也大幅提升,为2025年提前完成开发交井80口、进尺15.08万米奠定了基础。
全过程监控:
速度与质量的双重保障
新井投产不仅要快,更要稳和优。面对施工环节多、风险高的挑战,采油厂将施工过程一体化监控贯穿始终。
“入井液温度必须超过70摄氏度,罐车要专车专用,管线焊接质量、线缆架设高度都要达标,这些都是硬标准。”在孤南201斜16井作业现场,工艺研究所副所长赵方志和生产管理部陈广崧正逐项核对检查表。通过钻井、作业、地面施工的“三交底”机制以及JSA(作业安全分析)风险预警,技术人员全程盯守关键环节。今年以来,新井作业一次成功率达100%,地面施工验收合格率达100%,为快速建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井下作业与地面施工的“并联”同样提速明显。在孤南152斜45井现场,井下作业队施工时,地面管线施工队便同步铺设管线。“以前得等井下完工再弄地面,最少等一周,现在两天就能开抽。”采油管理三区经理刘兴文表示,今年新井平均投产周期较去年缩短3.4天。
精准化论证与动态复盘:
让每一口井“活”起来
“设计跟着油藏走”是该厂践行“一井一策”开发理念的缩影。通过设计论证一体化讨论,地质、工艺、作业等部门共同为每口井“量身定制”方案。在GDN9C10井论证时,技术人员根据测井曲线发现近井堵塞异常,当即调整解堵工艺参数,使该井投产后日产达12吨,超设计值6.8吨。今年以来,经一体化论证优化的67口新井全部投产,平均单井日产油超设计值36.4%。
新井投产后,采油厂每周组织地质、工艺、管理区人员开展一体化复盘,逐井制定调整措施。孤岛东15斜9井开抽初期产量下降,复盘发现是掺水量波动导致,项目组立即指导管理区调整,一天后日产油量便稳步回升。
“以前靠经验调整,现在结合动态和静态数据,措施更精准。”油藏动态分析专家秦守栋说。今年已召开35次复盘会,实施了181井次调整,确保了新井产量的稳步增长。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四个一体化’机制,让新井不仅投得快、产得高,更能稳得住,为老油田高效开发提供坚实支撑。”孤岛采油厂副厂长郑昕对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