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出犄角旮旯的隐患

下午四点,甘璐完成督查,正要离开,左脚却突然收回。他转过身,目光锁定一台正在晃动、微微偏移的小型压缩机。“轮子刹车没锁紧。”他轻声提醒。直到设备复位、运行平稳,才离去。

“现场跑多了,好像有了一种直觉,哪里不对劲,很快就能感觉到。”油田安全环保质量督查中心督查二室主管甘璐说。

近期,胜利发电厂三号机组的检修工作进入尾声,发电机组每隔4到5年需进行一次保养。9月29日,油田安全环保质量督查中心工作人员走进这片“钢铁丛林”,对检修现场开展细致督查,确保设备安全平稳运行。每年国庆节前,也是“甘璐们”最忙碌的时候。

自2017年加入督查中心以来,生产现场的“犄角旮旯”都快让他走遍了。他抬起手腕晃晃智能手环,笑着说:“每天不知不觉就上了两万步。”检查中,他们还常常用无人机,从空中捕捉视野盲区可能存在的隐患。

在他看来,督查工作不仅是“找问题”,更是“防风险”。通常情况下,一个施工现场往往同时存在吊装、动火、临时用电、受限空间等多种高风险作业。甘璐和同事们每天要检查二十余个作业点,每个作业点又可能存在多个风险点,这些细节他们都要逐项排查、督促整改。

他坦言,检查不是目的,处罚更不是。他们要做的就是把“不行”变成“行”,从源头上控制风险。

“这次来胜利发电厂,要确保现场收尾工作到位——脚手架收回、吊钩归位、临时电逐级断电……”甘璐说,“安全不能等,预防必须走在前面。”

夕阳西下,甘璐和同事们整理好督查记录,终于返程。油田安全环保质量督查中心值班表上,国庆假期督查任务已经排定,他们将继续紧盯各作业现场,用“火眼金睛”为油田构筑起坚实的安全屏障。


信息来源: 
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