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辛厂推广“井藏协同”理念提高采收率

东辛采油厂地质所技术人员张宗峰近日在营13平36井现场,一边紧盯随钻曲线,一边调整井眼轨迹:“这口井既要避开断层破碎带,又要占据最有利的储层位置,就像在岩层中穿针引线,给油藏量体裁衣。”

  这是东辛厂应用“井藏协同”指导勘探开发的鲜活写照。面对老油田提高采收率的需求,东辛厂秉持“井藏协同”理念,有力推动老油田高质量开发。目前,该理念正在东辛、广利等油田推广应用,覆盖地质储量5466万吨,采收率提高近2%。

  “井藏协同”理念的核心是建立井与油藏之间的双向互动、动态调整的一体化开发模式,具体包括井顺藏势、井随藏动、藏调井配、藏应井需四方面内容。

  “这好比一位高明的中医,不再是头痛医头,而是强调人体系统的整体调和。”东辛采油厂地质研究所副书记陈振荣说。

  “井顺藏势”是基础,要像庖丁解牛般精细刻画油藏构造与流体分布,摸清油藏的底细,顺着它的天然特点来设计方案;“井随藏动”是关键,需建立动态监测与响应机制,如同根据天气调整航向,根据油藏变化实时调整开发策略。

  “藏调井配”是通过化学驱、压裂等手段主动“改造”油藏,好比为贫瘠的土地改良土壤,让它满足我们高效开发的需要;而“藏应井需”则是精打细算的效益准则,追求用最划算的方式采出最多的油,在全生命周期内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倾听好井的声音,回应好油藏呼唤,‘井藏协同’一体开发,老油田采收率才能步步攀升。四个原则环环相扣,从尊重自然到适应变化,再到能动干预与价值优化,构成一个完整的动态管理闭环。”陈振荣总结道。

  莱1沙二单元是典型的窄屋脊油藏,天然能量强,目前含油条带窄。在“井顺藏势”的指导下,地质技术人员针对其“窄而强”的油藏特点,应用三维地震重构断层模型,数值模拟精确定位剩余油,三维模型中实时跟踪调整井轨迹,利用3口水平井实现对主力层的有效控制,调整后控制压差生产,日产油由5.8吨增至25.3吨,含水率由94.3%下降至83%,采收率提高6.5%。

  “井随藏动”核心在于研究人员要关注油藏动态变化。以莱1沙四纯上段为例,该段油藏埋深,且处于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受油藏动态开发特点影响,若用定向井开展井网调整则投资高、效益差。

  地质技术人员适应油藏动态变化,在效益评价基础上,利用老井资源,部署8口侧钻井开展层系井网调整,平均单井投资降低了38%,新增恢复产能1.09万吨,采收率提高1.2%。

  高孔高渗稠油油藏新立村油田永8单元具有水驱流线固定、储量动用不均衡的特点。技术人员以“藏调井配”为指导,进行油藏改造。

  他们通过转变井网模式强化动用,以非均相复合驱为手段调流线、扩波及,注聚过程中持续开展“3+2”流线调整。截至目前,该单元日产油由20吨上升至70吨,综合含水率由94.6%下降至79.8%,采收率提高4.8%。

  不断优化油藏方案以匹配效益开发需求,“藏应井需”才能落实落地。永936单元砂砾岩边部区域储层叠合厚度小、泥岩夹层发育,常规定向井无法实现效益开发。技术人员利用多靶点大斜度类水平井,最大限度扩大油层接触面积,并优化扩大压裂改造规模以适配井网。

  最终,技术人员将原方案5口定向井优化为2口大斜度井,总投资下降39.5%,平衡油价下降18.3%,平均单井日产油19.1吨,突破了边部砂砾岩效益动用关,为砂砾岩油藏大幅度提高单井产能提供借鉴。


信息来源: 
202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