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出“心”能量 带出正能量

  每到周三,现河采油厂现河庄采油管理区员工马洪春就有份期盼。8月20日,这份期待落了地——“夸夸团”成员带着幸运小礼品和暖心卡,走进了她的办公室。

  “对每一个数据核对都精准无误、内容完整规范,更有着极强的责任心……”看着“暖心卡”上的内容,马洪春眼里的笑意藏不住。

  这是管理区开展“元气周三心能量行动计划”的一幕。自三月起,每周三,管理区会派2到3名心能量行动小组成员,组成“夸夸团”,从三室一中心随机抽取1名能量幸运星,结合其近期或当天工作、生活亮点或喜事,对其当面夸赞,并送上礼物。

  马洪春是第13位被这份温暖“砸中”的幸运儿。她感到,这份情绪价值像一缕清风,吹散了她连日来处理设备台账、忙于家庭琐事的疲惫。

  现河庄采油管理区员工平均年龄近50岁,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既要干好工作,又要扛起家庭责任,大家的情绪‘弦’绷得太紧了。”现河采油厂副总经济师兼现河庄管理区党总支书记刘辉坦言,精气神是队伍的核心战斗力,守护职工心理健康和关注职工身体指标同样重要。

  基于此,管理区探索建立覆盖“身体—心理—职业”的大健康体系,实施“元气周三心能量行动计划”,吸纳自愿参与的职工成立心能量行动小组,每天早晨在微信群分享正能量话语,开展包含“夸夸团”在内的系列活动。

  在刘辉看来,周三作为一周内承上启下的一天,职工情绪容易懈怠,此时开展活动,既能为大家前期工作给予肯定,也能为后半周开展工作注入动力,对“夸夸团”成员而言,传递善意本身也是一种正向滋养。

  为了让“元气”辐射更广、更有效,管理区邀请油田专家围绕成员关心关注的员工心理健康、亲子关系、情绪调节等课题利用工余时间进行针对性授课。

  管理区经营管理室的孟双,曾因与四年级女儿的“拉锯战”倍感焦虑,在与专家深入交流后,她豁然开朗:“所谓‘叛逆’,其实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学着用她的视角看世界,我慢慢学会了‘放开’,家里的笑声也多了。”

  除了专家课堂,孟双同样汲取着晨间“心灵闹钟”的力量。

  在“元气周三心能量行动计划”成员能量群里,轮值人员每天早上七时在群内共享元气视频、短语或图片等,像个闹钟一样定时定点给大家输送能量,群内成员可相互交流心得感悟,同时,转发至基层班站群组,让善意持续。

  “大家分享的内容,让我重新认识自己,思考自己与这个世界、社会和他人的关系。”拥有三个孩子的薛丽,是分享较为频繁的职工之一,也是大家公认的“乐天派”。“我的认知因此改变了,从情绪化表达到表达情绪,能量越来越足,工作也越来越有干劲。”

  如今,群里主动思考和分享感悟的人越来越多。而更深远的改变,则藏在“21天不抱怨挑战”中。

  “有效的抱怨可以发泄情绪,但无效的抱怨只会消磨人的信心。”刘辉说。从情绪化表达到正确表达情绪,管理区发起的“21天不抱怨挑战赛”,正潜移默化地引导职工从“无意识吐槽”转向“有意识接纳”。

  “以前遇着烦心事就想找人倒苦水,现在会先问自己‘到底在愁啥’,琢磨着琢磨着,解决问题的思路反倒清晰了。”职工徐冬梅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转变。

  “职工心里亮堂了,干劲就足了。”刘辉说。自开展“元气周三心能量行动计划”以来,不强制是一开始的原则,可越来越多人尝到甜头,主动加入,志愿团成员由22人变为45人,20人完成不抱怨挑战。

  这份由心而生的精气神,正悄然转化为攻坚克难的战斗力。今年以来,管理区在各项竞技比拼与工作考核中捷报频传:先后取得了油田“数智赋能我最强”比赛团体第三名,采油厂“三个最强”季度考核团体第一名;在中石化“五项劳动竞赛”中蝉联银牌采油管理区荣誉称号。


信息来源: 
2025-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