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下午,锦苑社区“V笑大碗茶”茶铺前又坐满了人。72岁的老石油工人周建国轻抿一口茶,指着不远处正在施工的停车位改造现场,感慨道:“瞧,不久前才提的建议,这么快就落实了!”
这一建议的快速落地,是社区依托“大碗茶”议事平台高效解决居民诉求的缩影,也是油田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到实处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油田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聚力搭平台、建队伍,强体系、优机制,打造出“小事不出基层、大事不出区域、矛盾不上交”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为油田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和谐稳定的根基。
“坐等求助”变“主动靠前”
“居民的诉求能够快速落实,离不开工作思路的转变。”东城服务协调中心锦苑社区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杜文秋说。
2019年,油田办社会职能移交地方,移交小区的居民绝大部分仍是油田员工。油田聚焦油地融合发展,开展党建共建,联合推进民生服务,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油田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各级领导干部带头主动下访约访,带着感情和责任进家庭、到岗位,与员工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拉家常、增感情,讲故事、明道理,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东城服务协调中心改变过去“社区服务人员在办公室等着居民上门求助”的模式,主动走进居民家里,依靠《民情记录本》和“V笑大碗茶”茶铺等渠道,及时了解居民诉求,及时发现、预判、处理各类矛盾。
去年以来,油田构建起“1(油田综治信访调解中心)+13(13个区域矛盾纠纷调解中心)+56(56个直属单位矛盾纠纷调解室)”的三级矛盾纠纷调解平台体系,建立“情、理、法、帮”全链条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打造集矛盾调解、心理疏导、信息管理、油地融合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化解。
油田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立网格管理体系,邀请执业律师、心理咨询师、劳动调解员、人民调解员等进驻综治信访调解中心,全方位提供专业咨询和法律援助。
“过去面对问题,没有专业知识没法提供更好帮助,现在有了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在处理群众遇到问题时,我们更有底气。”杜文秋说。
群众工作“群众做”
在胜利采油厂采油管理五区,员工刘青被身边同事亲切地唤作“青姐”。无论谁有烦心事,她很快就能发现;有矛盾,经她开导就能化解。
“枫桥经验”源自基层,在油田又该如何把“社区解法”变成“井场办法”?
胜利采油厂通过抓“干部能力提升、全员思想转变、管理职能下沉、矛盾问题反复、服务质量升级”,为基层化解矛盾纠纷奠定基础。
他们利用身边人化解身边事,在管理区推选10名德高望重、群众认可的党员干部担任“情感导航、纾解心结、温馨陪伴”的“知心大哥大姐”,开展婚姻家庭类、矛盾纠纷类、工作协调类等问题的调解,守好矛盾化解第一道防线。今年1至7月,这家采油厂共化解矛盾纠纷65件。有事找调解员已成为员工群众的习惯。
油田坚持“专兼结合、有利工作、责权对等、管理幅度与形势任务相适应”的原则,一方面完善配套心理减压室、健康驿站,为员工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和心理疏导服务;另一方面,在油田范围内选聘900余名基层矛盾调解员,建强矛盾纠纷调解队伍,2025年上半年油田信访总量同比降低15.8%。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一次设身处地的着想,挽回两千多元报销费用。再次谈起此事,油田员工李向东依然很感激:“他们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非常感谢工作人员的尽职尽责。”
李向东曾多次在异地住院。前不久在办理2024年度员工重疾报销时,因缺少住院结算单,有2366元的费用无法报销。由于身体不便到住院地开取证明,他打算放弃。得知此事后,西城服务协调中心胜采员工服务大厅的工作人员觉得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多渠道与医院取得联系,帮李师傅争取回这笔费用。
作为服务协调板块,“支撑主业,做好后勤保障和后勤服务”是油田各服务协调中心的重要工作。西城服务协调中心服务区域内有超过46家油田基层单位,他们深知,只有保护好员工的合法权益,解决好后顾之忧,才能让员工踏实工作、安心生活。
他们依托油田设立的区域员工服务大厅,将住房公积金、医疗报销、工会服务、不动产登记、计划生育等83个服务项目实现“一站式”办理。同时,他们不断做实改善一线生产生活条件、子女托管、健康驿站、医疗服务等工作,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常态化机制,化“问题清单”为“幸福清单”,从源头上提高员工幸福指数。
“只有真正感受到关心关爱,员工不满的情绪才能得到消解,矛盾才会在基层融化。”油田信访稳定高级专家程新捍说。
按照油田要求,西城服务协调中心还在员工服务大厅设置了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程新捍表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把员工服务大厅打造成前端“探头”,一来帮助油田员工群众解决基本诉求,二来及时发现员工群众的“急难愁盼”,及早化解矛盾和问题。
一碗“大碗茶”喝出“枫桥味”。油田通过一系列暖心举措,把群众“烦心事”办成了“暖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