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奔涌,伟大精神不朽。
八十载春秋更迭,那段浴血奋战的岁月却从未褪色;一甲子风雨兼程,胜利人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融入实践,将能源报国的使命扛在肩头。
油田上下以多种形式重温峥嵘岁月,让抗战精神的历史之光照亮能源报国的新征程。
从烽火连天到油气奔腾,从战场英雄到石油楷模,一种精神穿越时空,在渤海之滨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这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的先声。
勋章与传承——永不褪色的忠诚
一枚纪念章,重若千钧;一声“到”,“一生”到。
金秋九月,油田向10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或其遗属发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
这份承载着国家记忆的荣光,不仅温暖着每一位亲历者,更见证着几代油田人“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仰。
101岁的郭家礼老人用颤抖的双手抚摸纪念章,眼角泛起泪光:“这枚纪念章意义非凡,我将永远铭记党的恩情,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岁月在他脸上刻下痕迹,却从未磨灭那份坚定的信仰。
从保家卫国到能源报国,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初心。目前,退伍军人分布在油田各关键岗位,成为传承抗战精神的中坚力量。
在油气井下作业中心,“退伍军人先锋岗”的旗帜格外醒目。2900余名退伍军人将军队作风带到生产一线,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始终冲锋在前。
油区护卫管理中心300余名退伍军人凭借过硬作风和坚定意志,带头参与油区护卫数智转型,激励青年护卫队员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奋勇前行。
“只要祖国需要,我们随时准备着。”参加过2009年国庆阅兵的油气井下作业中心胜采作业区设备维修项目部班长王冲冲道出了所有退伍军人的心声,“我愿继续以一名老兵的身份,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奋斗终身。”
记忆与唤醒——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8月30日晚,宣传文化中心演播大厅内座无虚席。“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主题朗诵会在这里举行。
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观众久久不愿离去,仿佛仍沉浸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
“每一次排练都是一次精神洗礼。”朗诵会筹备组相关人员感慨,“那些饱含深情的诗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总能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震撼。”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自7月起,宣传文化中心《身边的抗战英雄》全媒体报道团队历时近2个月,寻访油田健在的抗战老兵。记者们用笔和镜头记录下从烽火战场到石油战线的感人故事,让尘封的记忆重新焕发光彩。
“还有人记得,就是对老兵最好的纪念。”抗战老战士黄毅胜的女儿黄新育看着父亲的采访视频,泪眼婆娑,“我们要把这份记忆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都知道和平的珍贵。”
精神如炬,照亮前路;信念如磐,坚定不移。
在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西城服务协调中心综合管理党支部的党员们在一件件珍贵文物前驻足良久。“站在这些历史实物前,仿佛能听到当年的枪炮声和呐喊声。”党支部书记董蕾感慨道:“革命先辈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勇毅前行。”
使命与前行——能源报国的新征程
九月的渤海烈士祠,松柏苍翠,庄严肃穆。
现河采油厂六户采油管理区的退伍老兵与新入职员工整齐列队。献花、敬礼、默哀……每一个动作都庄重而深情。抗战精神如青松般四季常青,照亮油田人砥砺前行的道路。
“这次祭扫让我读懂了‘传承’的重量。”六户采油管理区新入职大学生胡丽萍说:“先辈们的坚守与担当,是我们成长路上最珍贵的指引,我会把这份对责任的敬畏融入每一次岗位实践。”
历史不容忘却,吾辈更当自强。
在渤海之滨的孤岛孤北30斜8井场上,全国劳动模范唐守忠正带领青年员工全力突破油井采出液硫化氢含量实时检测的技术瓶颈。
“革命先烈用鲜血捍卫国家主权,我们要用智慧筑牢国家能源安全屏障。每攻克一个技术难关,就是为国家能源安全多添一份保障。”这是他扎根油田三十多年来始终践行的信念。
从抗战老兵到油田劳模,从退伍军人到青年员工,抗战精神已融入油田人的血脉,在增储上产一线,在科技创新前沿,在安全生产现场,这种精神正转化为“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实际行动。
渤海潮涌,胜利之歌嘹亮。在新的征程上,油田干部员工将以抗战精神为帆,以石油报国为舵,在能源安全的航道上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