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攻坚战 决胜“十四五” 夺取新胜利 | 打造4万多户居民的“幸福高地”

政务窗口“开进了”小区,“蒲公英”医疗队走进了班站,油田子女的就业有了“专属通道”……从“后勤保障”到“幸福赋能”,从“油地共治”到“双向奔赴”,今年,东城服务协调中心推动后勤服务从“保基本”向“创品质”跃升,用一场场暖心服务、一次次破壁融合,为服务区域内的4万多户居民打造“幸福高地”。

保障:把“后勤线”变成“保障链”

东城服务协调中心的服务区域内有4万多户居民,其中97%以上是油田家庭,办好员工的事、干好区域协调的事,就是保障油田勘探开发。

“区域内主业单位分散、班站员工办理业务交通不便、主业员工倒休班与大厅服务时间不一致,所以我们改变传统服务模式,变‘员工跑腿’为‘服务上门’。”东城服务协调中心员工服务一部党支部书记张莺说。

为保障区域员工享受优质健康服务,他们优选医护人员成立“蒲公英”健康小分队,赴鲁胜公司、海洋采油厂、石油开发中心等主业偏远班站开展流动式健康巡诊,实现关爱覆盖无死角。积极打通服务员工群众最后一公里,在锦辉、锦苑等社区设置5个业务受理点,常态化开展业务办理进小区活动。

今年上半年,东城服务协调中心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观察员”聘任仪式,17名来自油地各单位的代表戴上“监督员”袖标,他们将代表主业单位,对中心服务水平作出评价。这是该中心践行“支撑主业、保障一线、服务员工”使命的又一创新实践。

“后勤不后,前线无忧”,东城服务协调中心聚焦支撑主业、保障一线、服务员工核心功能,用服务的温暖呵护员工幸福、保障油田发展。今年,该中心已为一线员工提供便利、优质服务170余场,服务员工4000余人次。

服务:把温暖直送“心坎”

7月17日,员工服务大厅正式开通养老金业务专项窗口,新增7项便民服务并实现“一站式”办理。当日下午,居民李女士成为首位受益者,在工作人员帮助下顺利完成养老金账号变更业务。“以前办这些业务要跑好几个地方,现在一个窗口就能办完,真是太方便了!”成功办理首笔业务的李阿姨对大厅服务赞不绝口。

依托服务站将社保医保业务办理、政策咨询等功能“一站式”整合,不仅是对员工服务空间的扩展,更是对员工服务模式的系统性创新。

东城服务协调中心经理赵志强介绍,今年他们创新实施员工服务“三个拓展”,将服务对象由员工扩大到员工家庭;将员工服务由83项基本服务拓展到员工子女心理健康、求职就业、交友婚恋等民生刚需;摸排盘点驻区企业、政府街道以及社会组织各类服务资源,拓展服务资源,实现区域统筹、共享共用。

员工关心的急难事就是他们的服务重点。

今年,该中心与开发区携手举办“才聚经开成就未来”暨“学子家乡行”招聘会,向区域内18家油田直属单位、34个基层单位发布招聘信息,梳理400余名油田员工待业子女就业需求,帮助122名子女找到适配岗位。他们还在东城区域员工服务大厅设置招聘服务窗口,启动就业促进专项服务,为区域待业子女拓宽了就业渠道。

先后组织区域文艺达人进家入户为36名老人表演文艺节目;搭建员工服务大厅与胜东医院远程会诊中心“诊无忧”联动平台,协助会诊21例,实现员工健康“云端守护”…… 精准关怀、员工满意,成为“东城温度”的最好注解。

协调:把各方资源拧成“一股绳”

东城服务协调中心横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垦利区,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社会资源和服务资源。

作为区域油地协调的连接,他们聚焦“搭平台、建机制、解难题、促发展”,与东营市油地校融合发展办公室、开发区管委会、垦利区政府、街镇社区和驻区单位健全多层次、全方位大协调平台,实施油田员工子女创业就业、助力地方招才引智、文化惠民行动等8项油地共同推进事项;与东营市应急管理局、开发区和垦利区政府、油田应急救援中心构建以“一体化统筹+专业化支撑+属地化融入”为主要内容的应急管理体系,携手应对暴风雨雪等极端天气。

坚持立足区域“大棋盘”,协调各方拧成“一股绳”。如今,垦利区政务大厅开设了油田员工业务专窗,油田员工服务大厅开设了“市民业务咨询窗口”,链接开发区业务“一码通”,让员工群众一揽子享受油地双重服务。

在共商共建中凝聚发展合力、激发协同效能,使区域发展从各美其美迈向美美与共。

——协调7家地方医疗机构先后与区域19家直属单位的44家基层单位及班站签约,累计开展健康义诊50余场次,服务员工超5000人次。

——针对群众出行不便的问题,协调开通13路公交车,增设井下北小区西北门路口。

——协调推进区域39个移交小区安装电动汽车充电桩310座、电动自行车充电桩500余座。

——协调推进7个易涝小区改造,新建雨水泵站2座,新增雨水井150个,管网清淤20公里,清理雨水排口1200余个。

……

每个数据背后都是鲜活的故事,每次突破都饱含为民的初心,他们正用后勤保障的“温度”,搭建起干部员工的“幸福高地”。

 


信息来源: 
202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