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届荣获集团公司五项劳动竞赛“先锋采油厂”称号——“十四五”即将收官之际,孤岛采油厂在高质量发展答卷上又写下苍劲有力的一笔。
57年开发历程中,孤岛采油厂的骄人业绩不胜枚举:累计产油2.1亿吨,采收率高达46.6%,所辖油田10次被评为中石化高效开发油田,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家级“绿色工厂”等称号。
孤岛采油厂党委书记张岩既亲历过孤岛的辉煌过往,也见证过三届“先锋采油厂”的荣光时刻。在他看来,三捧“先锋”桂冠,印证了孤岛厂始终坚持的“大厂重规范、老厂讲风范、先锋作示范”理念的正确性。
“‘重规范’就是把油田党委的部署和要求不打折扣地执行好、落实好;‘讲风范’就是要有大格局大担当,关键时刻冲得上、顶得住;‘作示范’就是要树立一流追求、一流目标。”张岩说。
超产3万吨、1万吨、2万吨,从2022年到2024年的三年间,孤岛采油厂年产量始终保持超产状态。作为油田陆上产量第一大厂,245万吨年产量的背后,是孤岛采油厂经历产量持续递减阵痛后,从2018年起长远谋划油藏开发工作所释放的“红利”。
“十三五”期间,孤岛采油厂化学驱、稠油、水驱三大主要开发方式均进入发展瓶颈期,产油量以每年10万吨的速度递减,加之勘探空间受限,老油田长期效益稳产的新路径在哪里?
越是身处困境,越要冲破思维禁锢。孤岛采油厂系统总结近年来改革发展实践经验,梳理形成36条新理念新思路。其中,“以产量箭头持续向上体现大厂作为,以盈亏平衡点持续下降彰显大厂贡献”位列第一条。
“产量是硬底板,老油田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必须有稳固的产量底板作支撑。”孤岛厂树立“少井、多控、高产、长效”开发管理理念,系统谋划出“勘探强接替、新井提产能、措施促长效、化学驱少递减、稠油要转型、水驱硬稳定、断块快上产”的开发布局。
稠油转型是孤岛厂增储上产突围战中最关键的一战。经过多轮次先导试验,孤岛厂确定出“稠油转化学驱”的转型开发技术路线,并探索形成4大冷采降黏技术体系。与2019年对比,2024年减少热采转周井211口,日产油增加1350吨。
“家业越大,管理上越要精细。”在孤岛采油厂,精细管理体现在方方面面。
将5大类油藏经营指标优化到24个管理区块,运用“油藏经营管理平台”的分析评价结果开展一体化综合治理。2024年,24个区块全部实现盈利,盈亏平衡点低于40美元/桶的高效区块达到13个。
针对套损井增多导致失控储量增大的实际,创新应用侧钻井技术,从井筒重建到井网重构,恢复SEC储量346万吨。
推进均衡生产、清硫净水等重点工程运行,强化“大生产大运行”协同理念;加大管网、电网、信息网建设力度,以系统思维统筹当前和长远规划。
一系列精细管理,实现了“老井少递减、作业少投入、产量向上扬”的良性循环,老井产量占比提高至90.7%,自然递减率降至8.8%,绘就出老油田持续向上的高质量发展“第二曲线”。
8月7日,油田基础工作三项制度现场交流会在孤岛采油厂采油管理二区举办,以现场演练方式展示了数智化条件下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设备维护保养制三项基础工作执行情况,为油田各单位提供了示范样板。
“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基础管理的根不能丢,但不能抱着固有的经验不撒手,要在新阶段赋予三基新的内涵。”孤岛采油厂副厂长高建国表示:“党建引领换‘脑’,体制机制换‘芯’,员工队伍换‘能’,势在必行。”
当前,油田正在融合推进数智化条件下基层标准化建设,孤岛厂紧跟步伐。
建立“智能油藏运营管理平台”,实现经营管理效能的全面提升;自主研发“注采管控集控系统”,实现人工远程操控到自动协同联动的转变;打造采油管理五区“数智油藏经营样板”,入选油田“三基建设十大标杆”……一系列数智化变革,正在推动孤岛采油厂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的重构。
“三届‘先锋’,是激励,也是压力。”孤岛采油厂厂长王继强坦言,“目前孤岛厂最紧迫的任务是寻找新的资源接替阵地,‘谋划实施资源保障战略’将被写入孤岛厂‘十五五’规划。”
今年前七个月,1.45万吨的超产产量、各项持续向好的生产经营指标都预示着:孤岛,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