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中旬起,单10-斜122井区成为滨南采油厂采油管理七区产量攻坚的主阵地。技术人员聚焦9口新钻稠油井,紧盯锅炉运行状态与管网压力波动,对注汽干度、热效率等核心参数进行实时优化调整。
近年来,滨南采油厂将热采稠油节能减排、提质增效列为能耗与碳排放双控重点。截至目前,已实施单层精准注汽164井次,在日增油超600吨的同时,节约注汽量12万吨,减少天然气消耗超800万立方米。
随着油气增储上产力度持续加大,产液量、稠油热采注汽量等生产规模扩张,加之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储气库、电加热设备等耗能工艺应用增多,油田面临能耗与碳排放的刚性增长挑战。
面对压力,油田锚定“增产不增能、增能不增碳”目标,高标准设定47项双控关键监测指标、10项重点任务,覆盖开发源头管控、注采输一体化优化与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全链条全过程。
在井口液量、油气当量连年攀升的背景下,油田能耗强度及碳排放总量、强度均逆势下降,不仅圆满完成集团公司的考核目标,更荣获集团公司“节能降碳环保先进单位”称号。
“‘双控’工作的推进,离不开体系、平台的协同发力。”油田安全环保质量管理部副经理兼能源环境办公室经理郑廷震介绍。油田建成国内油气行业首个能源与碳排放管控中心,并构建了涵盖抽油机、注水泵等12类重点用能设备的能效计算、评价与优化模型。
上半年,依托该平台,油田精准识别高含水井、高耗低产井、高耗能设备等潜力点,推送异常问题4587项,整改率高达98.6%。整改后,累计节电超180万千瓦时。
围绕双控工作,油田在深化月度双控工作例会机制的同时,组织专家团队深入现场“把脉问诊”,上半年累计开展现场能源诊断分析13次,测试井站107座,发现机泵不匹配、无效加热等问题110余项。
“推动节能理念与效益目标深度融合。”油田油气开发管理中心副经理孙以德表示。当前油田动液面持续回升,综合含水稳定,常规自然递减稳中有降,总体开发态势向好。
作为耗能大户,采油工程系统用能占油田整体用能的八成以上。工程技术管理中心通过技术引领、强化运行,明确挖潜方向,逐步压减用能设备,在注水量同比增加114万立方米、产液量同比增加146.5万立方米的情况下,实现油田结算电量同比减少超700万千瓦时。
新能源的布局同样为“双控”工作注入绿色动能。截至目前,油田累计建成光伏装机规模460兆瓦,年发绿电5.5亿千瓦时,绿电占比已近四分之一,年减碳超100万吨。同时油田建成清洁供热项目81项,高效利用余热225万吉焦、光热20万吉焦,减少碳排放16万吨。
“把节能降耗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节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加快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绿色低碳发展体系。”郑廷震表示。油田将持续推进产液结构调整和稠油注汽优化,抓好能效提升项目建设进度和甲烷控排工程,确保全面完成集团公司年度考核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