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页1HF近日以2.5毫米油嘴放喷,喜获高产油流。在前期压裂“临门一脚”中,东胜公司生产管理部化身“现场指挥部”,协调各方力量驻扎一线,优化地面流程,保障供水,及时完成隔音围挡、计量装置等关键环节整改,为压裂顺利开展扫清障碍。
为前进创造条件,不为后退拼凑理由。东胜公司以一体化运营为纽带,建立“跑步式、并联式、相交式”大生产大运行模式,深度挖掘创新创造潜力,向时间要效益、抓效率求突破。
生产运行不畅,曾一度影响公司高效发展。他们在复盘中发现,部门间的衔接协同存在不足。
东胜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海宁提出,生产管理部应发挥“中枢大脑”作用,当好“摇绳人”,让绳上的“铃铛”都响起来。
生产管理部加强一体化运行核心调度,统筹各部门加速设计运行、动力调配,缩短运行周期,共同协调解决生产运营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
每日晨会是有效“抓手”。生产管理部加强一体化运行的日常联动,跟踪各项生产指标,跟进高风险施工、一般作业等环节,明确每项工作责任部门及负责人。
生产晨会上,各管理区汇报当日的产量,不达标则要溯源分析欠产原因。生产管理部及时统筹地质所、管理区等单位配套增产措施,确保产量超计划运行。
东胜公司生产管理部副经理李洪坤介绍,对于生产滞后问题,生产晨会上会及时通报,让有的单位“脸上挂不住”。刚开始,他们每天会用近20分钟的时间通报生产运行中的难点、堵点。运行一段时间后,李洪坤明显感觉,大家沟通更顺畅了,协调意识更强了,推诿扯皮的事少了。
今年春季电网检修期间,根据各管理区上报结果,预计影响原油产量210吨。生产管理部提出优化方案,能带电施工则带电施工,及时为单井配备发电机。51条线路完成检修后,影响产量只有60吨。
每年10月,部分基层单位运行节奏会放缓。为此,东胜公司建立“跨年度产量滚动运行”机制,提前两个月下达来年指标,各基层单位启动跨14个月产量滚动部署及生产统筹规划运行相关工作,开启“跑步式”前进,实现生产节奏前置把控,确保产量主动权。
在“并联式”大生产大运行中,各生产环节需打破传统串联壁垒,既“向前看进度”,又“向后看需求”,做到“上一道工序为下一道工序服务、下一道工序为上一道工序补台”。
新井是东胜公司重要的上产阵地。在新井运行中,按照“先压驱补能、后压裂投产”的思路,方案水井完钻后,技术人员及时编制压驱地质设计,做到“钻机搬下、压驱搬上、无缝衔接、提高时率”。今年上半年,公司通过压驱累计向地下注入42万立方米“活水”。
在钻机安排方面,以往都是等所有钻井准备工作完成后再协调钻机,进而影响时效。如今,东胜公司根据钻机上口井完井时间,合理倒排生产运行工期,确保钻机及时搬上。
目前,37口新井已经完钻,等待压驱补能。在李洪坤看来,这些新井是东胜公司的底气,能够随时投产,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通过优化运行,今年上半年,东胜公司超产1.28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