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傍晚,暮色渐渐漫过高青县唐坊镇的田野和井架。注汽技术服务中心CCUS运维中心的灯光在渐浓的夜色中显得格外明亮。
19时,指挥长陈星的手机突然响起——纯梁采油厂正理庄采油管理区来电,告知高89斜18井需要从注汽转为注水。
“马上到现场切换流程。”陈星挂断电话,立刻联系值班应急员工吴勇。
十分钟后,吴勇抵达井场。虽已临近立秋,但白天35摄氏度高温的余威仍在。晚风裹着化不开的湿热,混着雨后的潮气扑面而来,没一会儿,工服便湿透粘在他身上。
吴勇俯身借着井场灯光核对闸门编号。不到五分钟,流程切换完成,井场恢复了平静。
此时,项目部运维监控室里,陈星正紧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这是他担任指挥长后第三次值班。比起最初的紧张忙乱,他的眉宇间多了几分沉稳。
孤岛注汽项目部负责纯梁采油厂和东胜公司三个管理区共44口井的二氧化碳注入工作。每天,1330多立方米的二氧化碳通过地下“动脉”注入油藏,既滋养着地层深处的石油资源,又将碳“封锁”在地下。
“密相注入设备前天刚恢复生产,还是要特别留意。”陈星说。由于齐鲁石化检修,二氧化碳注入设备停运了50多天,重新投产后,设备运行状态需要格外关注。
从清晨到日暮,他的手机几乎没有停过,接打了近百个工作电话——小到高89斜18井的流程切换,大到管线压力突然升高等紧急情况,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他协调处理。
近期,15座注入站正在进行提升工程,新的自控系统和管线系统让监控工作更精准高效,同时也意味着值守人员要扛起更大的责任。
监控室里很安静,只有鼠标点击的轻响和偶尔的几句对话。几名女工各自守在显示器前,构成了夜间值守的“中枢神经”。
女工杨兰兰负责4座注入站的实时监控。屏幕上30多项参数不断刷新——注入压力、流量、设备温度……每一个数字的异常都可能预示着问题。
“现在不用像以前那样跑现场了,但精力要更集中。”她边说边调出某站的监控画面。夜视镜头下,设备泛着微光,各项参数平稳运行。按照规定,她们每小时都要通过视频巡检一次,重点查看注入泵等设备关键部位的状态。
对于24小时值班的团队来说,19时到21时是一天中相对轻松的时段。“白天的繁忙告一段落,深夜的困意还未袭来,正是整理当天工作的好时机。”陈星说。
电脑盯久了,陈星偶尔会起身走到窗前透气。窗外,夏末的知了已经歇了声息。监控室的灯光映照在几个专注工作的员工脸上。
21时整,陈星在工作记录上写下:“各站参数正常。”
此时,窗外的风送来一丝凉意,地下“动脉”中的二氧化碳仍在持续流动,监控室里的守夜人也始终保持着警惕。
夜还长,但对这些守夜人来说,每一个平安无事的夜晚,都是最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