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完成一段压裂,午后的牛页2号井组压裂现场静了下来,仿佛在为下一段冲刺积蓄力量。
“第25段压裂完成,请各单位代表10分钟后到指挥室集合,召开‘段后会’。”7月30日下午1点,对讲机里,胜利石油工程公司井下作业公司牛页二号台井组项目长高晓超的指令打破了这份安静。
指挥室的门被猛地拉开,阳光裹挟着热浪涌了进去。
“挂图作战,两口井共81段压裂,计划8月15日前完成。”高晓超指着挂在指挥室门口、记录着两口井压裂进度的白板为记者介绍。
粗糙的手指抹掉白板上原有的数字,高晓超拿起记号笔,在白板上写下“25/81”。
该井组正在进行牛页1-2-301HF、牛页1-15HF两口井的拉链压裂施工。压裂现场集合了油田、工程公司、经纬公司所属的18家单位94名员工。每一段压裂完成后,高晓超都要召开“段后会”,这是协调各方队伍高效协同作战的有效方式。
“现场东侧还有积水,得抓紧排水。”石油工程监督中心林成尧刚从积水现场回来,脑门上冒着细密的汗珠。
“造主缝时,压降明显,排量还得进一步优化。”现河采油厂首席专家冯庆伟指着生产运行曲线,提出建议。
“射孔枪从井口起出再换枪,将近1个小时,还有没有优化空间?”页岩油项目部副经理刘彦辉一边看作战图,一边在本子上计算时间。
“段后会”的时间避开了正午炽热的阳光,正是复盘优化泵注程序的好时机。
目前两口井采用“拉链式压裂施工”:牛页1-2-301HF井压裂期间,牛页1-15HF井同步射孔,随后,牛页1-15HF井开始压裂,牛页1-2-301HF井再进行下一段射孔。
思想的碰撞让大家有了新想法:优化压裂效率。
他们要尝试远程控制启动井口阀门,通过望远镜确认阀门开关状态,避免人员在高压区域内的检查验证操作。这样操作,既能最大程度降低安全风险,也能节省“因人员去现场查验闸门状态,造成压裂不能提前开泵”这一流程时间。
“现在每天压裂4段,远程操控和查验后,每段流程还能优化40分钟,今天试一试,争取压5段。”“散会,执行!”
指挥室的门再次打开,大家手中的“老冰棍”冒出丝丝冷气,和员工们一起,融进光里。
“我们的目标是‘保4争5冲6’,如果能保持每天压裂5至6段,将创造胜利页岩油压裂的最好指标。”高晓超说。
井场上,白色的机房列成两排,这是电驱压裂设备的“变电站”,多雨天气容易引发电路故障;
红色的电驱压裂设备两两相对,高温天气下长时间运行很容易因“超温”引发自动保护停机;
蓄水池里满满当当,头天晚上的一场雨,容易引起水质变化;
……
然而困难在一项项克服,进度在一点点加快。他们不是在追赶时间,而是在重新定义时间。
高晓超告诉记者,经过压裂改造的页岩油井,每口井每天的产量为60吨至80吨,甚至能突破百吨。“我们快一天,油井就能早投产、早见效一天,这是现场各方共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