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着腰,扒开一片紧贴地面的杂草根茎……8月6日,现河采油厂106注采站的井场上,矿区物业服务中心的绿化首席技师李军正在专心致志地观察。
“芦苇、灰绿藜、问荆草……还有这些刚掉落的草籽,都得防控。”他指着地上细小的颗粒对记者说。
不远处,手持式割灌机的轰鸣声此起彼伏,一台遥控除草机灵活地在杂草丛中穿梭,将茂盛的杂草齐根“斩首”。
谁能想到,这群在井场挥汗如雨的“除草专家”,几年前曾是负责社区保洁、绿化的物业人员。
“一直在转型。”矿区物业服务中心经理车速说。随着“四供一业”分离移交和油田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的构建,他们的主营业务从为“小区居民”服务转为“主业单位”服务。
将服务延伸到井场,源于一次闲聊。
2023年,时任滨南矿区物业服务部经理的孙秀全,在与滨南厂员工闲谈中,不止一次听到抱怨——“井场除草,太费劲了!”
“除草?我们专业啊!”孙秀全笑着回忆当时的反应。多年的社区绿化工作,他们天天跟各种植物打交道。
油气主业单位眼里的“小麻烦”成了他们的机会。想法得到中心认可后,他主动找到滨南厂相关部门:“这活儿,交给我们试试?”
井场杂草比较“顽固”。为了搞清对手,他们详细记录每一种杂草的形态、分布区域、生长习性,检测井场土壤盐碱度,甚至采集样本,请教专家。
井场常见的杂草有多少种?“三十多种!”这是孙秀全和同事们实地跑遍3000多个井场统计出来的“硬核数据”。
“不同区域、不同土壤条件,杂草种类和对药物的反应不同。”孙秀全解释。根据每口井的具体“草情”(杂草种类、土壤状况),科学配比药物,制定专属的“化学控草”方案。他们将从社区绿化积累的专业知识,精准用在井场上。
滨南试点成功的消息在兄弟单位间传开。
“听说干得不错,我们也想试试。”现河采油厂公共事业服务中心副经理魏峰道出了合作的原因。现河厂城区井场多,治理标准高,近年来同样面临人员紧张的难题。
今年4月,现河厂将现河庄管理区600余个井场的杂草治理工作,交给矿区物业服务中心“试运行”。
在现河厂106注采站井场上,正在井场保养设备的符晓军感触颇深:“现在我们能把全部精力放在设备维护保养等核心工作上了。”
截至目前,矿区物业服务中心员工的身影活跃在滨南厂、石油开发中心、河口厂、现河厂等单位的井场上,守护着3200余口油水井井场的整洁与安全。
“这只是我们向为‘油’服务迈出的第一步。”车速说。他们已经与物探研究院合作,承揽微地震监测驻井数据采集业务,合同额从15万元增长到近300万元。
“要继续以主业需求为导向,深挖服务潜力。”车速表示。他们将在稳固和拓展井场杂草治理市场的同时,同步开展围栏维修、管道巡护、设备除锈刷漆等服务,向为“油”服务的核心地带“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