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夏天的“转圈”路线中,张继顺又多了一项新任务。
7月29日,不到7时,在黄河钻井70183SL钻井队利页301HF井施工现场,石油工程监督中心钻井监督站的驻井监督张继顺已经开始了他今天的第一轮巡检。
对施工过程中的定向、固井等工作进行监督,协调各施工单位,保证生产衔接有序,这是张继顺的本职工作。不同以往的是,张继顺现在还会主动拐进值班室,打开药箱仔细查看:“藿香正气水数量够不够?清凉油有没有过期?口服补盐液放在哪儿了?”张继顺一边核对药品清单和保质期,一边询问工作人员。
“既要保证环境安全,也要关注人员健康。”张继顺说。他需要督促施工单位配备绿豆水、冰糕等降温饮品,及时通报高温预警,并加强对司钻房空调系统、作业区通风设备等降温设施的检查力度。同时,他还会利用生产碰头会、阶段分析会等场合,向井队施工人员普及防暑降温知识。
“现在的钻井监督,不仅仅是找出问题,更重要的是提供解决方案和指导意见,真正帮我们把规章制度落到实处”,黄河钻井70183SL钻井队党支部书记、平台经理李东洋深有感触,“就像今夏遇到高温天气,驻井监督会主动督促我们调整作业时间,强化对人员状态的监控,还及时提醒我们进行人员轮换。”
过去,张继顺的心思更多放在钻井施工的技术参数把控和施工流程的合规性检查上。作为站里的“金牌监督”,他一年有300天以上都是在施工现场度过。从防喷器控制装置、压井管汇到循环罐,从压力表工作状态、起下钻坐岗记录,到处理剂和入井钻具的产品合格证,每次巡检,他都会一丝不苟地走一遍、看一遍、查一遍。
“蓄能器压力必须保持在18.5到21兆帕之间,要是超了,就得立即调节。”张继顺指着压力表说。随后,他的目光又转向防渗盒:“防渗盒必须对准钻具端口,哪怕有一点渗漏,都可能造成污染。”这些看似琐碎、重复的检查,却成为钻井安全施工不可或缺的“保险丝”。
“驻井监督现在更像是我们的‘健康管家’。”一位正在轮休喝绿豆汤的作业人员笑着说,“他时常叮嘱我们多喝水、防中暑,心里感觉很踏实。”
石油工程监督中心钻井监督站党支部书记、副经理陈柏点出变化所在:“我们已经实现从单一监督型向技术支持型转变。如今,协助施工方进行健康管理,将施工人员健康纳入生产安全体系,已成为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