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夏十二时辰 | 夜行者

黑夜,给了防腐工人施工的“黄金时间”。

8月5日凌晨3时,记者来到东营原油商业储备项目施工现场。夜空中的星星与现场的路灯交相辉映,150个足球场大小的场地内,夜间施工工人的焊枪发出星星点点的光亮。

在1罐组103号储罐内,记者看到防腐工金永波正在进行今晚的工作:给储罐浮舱内部的焊缝除锈。他全副武装,头戴照明灯,眼戴护目镜,脸上扣着防尘面具。

这里有32个大储罐,储罐上的浮舱像一艘“密闭的船”:油来,浮舱升;油出,浮舱降。

白天,舱内温度超过六十摄氏度,“在里边像烤肉似的”,夜间温度降到三十摄氏度左右,因此他们只能在夜间施工。施工前,使用“四合一”检测仪对舱内氧气含量进行检测,确保员工在安全环境下施工;施工中,轴流风机一直向舱内输送新鲜空气。

浮舱内部空间高处为六十厘米,矮处仅有五十厘米,十厘米的差距对金永波来说却是“天壤之别”。稍高一点,他可以蹲坐在浮舱底部除锈;低了,他只能躺或趴在简易平板车上滑行施工。

金永波手持打磨机,认真处理焊缝以及周边的锈迹,“我们得打磨出金属原本的色泽才算合格。”每个舱内,都有两名工人配合进行打磨和清扫工作,“相互有个照应”。

忙碌了一段时间后,监护吕国亮招呼大家休息一会、喝点水,“打磨工人施工15分钟左右就必须出来透透气,这是一条‘硬杠杠’”。

防腐三机组组长李会康介绍,除锈工作不设工作量的硬性指标,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基础上,提高速度。

走在马路上,记者看到工艺区附近有光亮。油建公司工艺五机组焊工姚辉丽左手持护目镜,右手持焊枪,精准在管道上焊接,手所到之处焊花四溅。他不断调整焊接的角度和速度,确保焊缝平整光滑,符合质量标准。

“如何保证焊接质量?”记者问。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干了十五六年的电焊工作,手上、心里都有数。”他风趣地说。

像姚辉丽这样的焊工,都具备特殊工种作业证和上岗证。他喜欢晚上干活,“晚上不太热,有点凉风会更舒服”。此时,他已经忙了大半夜,“今晚用了将近150根焊条,完成了直径813毫米管道两道焊口的焊接。”

继续向东走去,有一个管道预制场。焊接机器人正加足马力施工,对管件和短管道等进行预制焊接。操作人员介绍,一台设备的焊接速度能顶六名成熟焊工。

截至8月5日,项目施工进度达到81%,超计划4.9个百分点。商储东营分公司经理邢量说:“我们的施工始终把安全为本、员工健康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提速提效。”

清晨5时,结束采访时天色已亮,朝阳从东方探出头,洒下的光辉给建设工地增添了新的生机。


信息来源: 
2025-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