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舱缓缓打开,无人机旋翼开始高速旋转。几秒钟后,无人机腾空,隐入茫茫夜色之中。
这是记者在油区护卫管理中心胜南护卫部数智巡护站“无人机指挥系统全自动智能化平台”中看到的画面。此时电脑显示时间:七月三十日凌晨一点。
“这是无人机巡检的‘定时飞’功能,提前设置好起飞时间和巡航路线,无人机就会自动起飞、巡检。”数智巡护站副站长贾承斌一边介绍,一边把目光锁定在无人机实时回传的电脑画面上。
29日二十点至30日上午八点,是贾承斌和队友的夜班时段。此时,他们已连续工作了近5个小时。其间,他们主要负责动态观察分析回传的红外线图像和数据,一旦发现可疑,立即人工操控无人机回航、悬停,进行“回头看”。
胜南油区护卫部无人机巡检范围覆盖现河采油厂6个管理区,以及东胜公司、石油开发中心、鲁明公司、鲁胜公司4家油公司的部分区域,巡检面积近1500平方千米,巡护油水井数量多达3778口。
“一条4.5公里的外输线,人工巡检至少要3个人花费半天时间,无人机半小时就能轻松搞定。”贾承斌很自豪。
现河厂所辖油井大都是“城中井”,环保要求极高。胜南油区护卫部在现河庄管理区和六户管理区共部署了16座无人机机场,规划航线79条,涵盖生产井、外输线、无人值守站库、长停井等重点区域,每天飞行任务80余架次。
自从油区巡护工作迈出“数智化”步伐后,贾承斌经历了无人机从一代到三代的升级。在他看来,目前在用的第三代无人机,无论是清晰度、智能识别能力,还是巡航时间,都远超前两代,操作也越来越便捷。两个月前,现河采油厂开始建设“智能巡检示范区”,对于未来示范区的样子,贾承斌充满期待。
凌晨两点多,院内响起汽车启动声,胜南护卫部巡逻二班护卫队员正准备外出进行人工巡检。
“人工巡检有近距离精准检测、抗干扰的优势,‘机巡+人巡’的联合巡检效果更精准。”指挥运行岗副主任程前和记者也坐上巡逻车一同前往。
车辆沿着南一路向西行进,十分钟后拐上一段颠簸的土路,这里是河65-斜47同台井。沿井场周边巡逻一圈后,护卫队员开始“放飞”无人机。“从空中俯瞰,更容易发现问题。”班长武军介绍说。随着旋翼飞速旋转,无人机离开地面,四周升腾起的尘土在无人机灯光照射下颗粒分明。
巡检完毕,没有发现异常,武军和队员们要转战20公里外的另一处巡查地点。此时,已是凌晨三点。空旷的野外,夜风拂动,吹散了白天的暑气。
“看!我们的无人机正兴2号,它巡检的航线正经过这里。”顺着程前手指的方向仰望星空,满天繁星中,一颗比星星更亮的飞行物,正若隐若现穿行在青黛色的夜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