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顶一片蓝天,共处一方热土。
近年来,油地双方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从“因油而生”到“向新而强”,从“产城共荣”到“民心相通”,共同将“一盘棋、一家人、一条心”的发展理念融进能源保障、城市发展、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实现油地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同一张蓝图
战略协同构筑融合发展新框架
从盐碱荒滩上的一口油井,到一座蓬勃发展的城市,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油地始终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东营市两会擘画的城市蓝图与油田党委扩大会的战略部署同频共振,50余项融合事项从决策文件转化为具体实践。2024年《油地融合发展框架协议》中,更是将民生改善、城市建设等17项重点任务纳入协同轨道。
双方以“跳出黄河口谋融合”的宏阔视野,跨越五省区开展联合考察,在海外石油市场开拓、地热资源综合开发等领域实现突破;共同编制《黄河三角洲地热资源开发规划》,推动地热供暖从“单点示范”走向“全域覆盖”。
东营市领导多次带队深入油田生产现场、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和新能源企业调研,针对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攻关、油地校人才共享等难题召开专题协调会,推动形成“市级统筹、部门联动、油田协同”的融合推进机制。
在重大项目攻坚中,双方建立“双专班”会商机制:为中石化320万立方米原油商业储备项目疏通用地审批“堵点”;推动军马场50万千瓦光储一体化项目从图纸到落地;探索建立服务中海油渤海油田高质量发展协调机制,助力渤海油田快速建产。
空间重塑上,油地共同编制《东辛片区城市更新规划》,将工业遗存改造与商业配套建设同步推进,让老工业片区焕发新活力。
从产业协同到城市更新,油地用“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将战略共识转化为看得见的发展实效,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同一份担当
能源安全筑牢国家战略根基
2024年,油田以2359.16万吨油气产量创下8年来新高;油田在东营市缴纳税费31.9亿元,较2023年增长16.8%,以真金白银“反哺”地方发展。
这份成绩单正是油地共同端牢能源饭碗的生动注脚。
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胜利油田时强调,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牢记殷切嘱托,油田加大勘探开发力度,紧盯新增三级储量“三个1亿吨”目标,明确“高质量、低成本、高产能、高效率”的勘探思路,通过实施七年行动计划,以高质量勘探突破实现资源有序接替。
东营市则将支持油田勘探开发作为“头号工程”,建立油气勘探“一窗受理”机制,同步出台《油区用地保障办法》,为史南胜北地震勘探等项目提供全周期用地保障。
在油区治理中,油地深化“平安油区”建设,建立跨区域部门联动机制,组建24小时治安联防队;出台全国首个地市级《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办法》,共建省内首个智慧管理平台,为油气管道装上“数字防护网”。
能源饭碗里有政治,更有使命责任。油地以“共担能源使命”的自觉,推动勘探开发从“稳产保供”向“强质增效”跨越,共同筑牢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基石。
同一种期待
绿色低碳开辟转型发展新赛道
黄河之畔,一排排光伏逐日而舞,一口口地热井将热量输送至千家万户,一个个新能源大项目正紧张有序施工;渤海之滨,二氧化碳化身新型“采油工”,油井“吃”进二氧化碳,“吐”出原油,实现增产和减碳双赢……
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永恒的主题。油地双方共同编制全国首个地方CCUS产业发展规划,油田研发的国内首台套百万吨级二氧化碳增压输送泵打破国外垄断,东营市则配套建设CCUS全产业链园区,推动莱113区块形成集脱碳、液化、回注于一体的示范工程。
立足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油地双方放宽视野、放远眼光,做大做强能源产业。
牛庄“清洁供暖无烟小镇”等6个项目入选全省地热能开发利用试点,东营能源集团实施的中深层地热供暖项目成为全国单体规模最大工程,年替代燃煤28万吨;军马场50万千瓦光储项目年发电8亿千瓦时,同步规划的“海上风电+海洋牧场”项目已启动桩基施工。
同时,油地把绿色低碳写入发展战略,围绕打造“无废油田”共同探索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和管理标准提升三条路径,将绿色开发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
追新逐绿,久久为功。双方以“共盼绿色未来”的默契,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融合中蹚出“多能互补”的转型路径,为黄河国家战略提供“油地样板”。
同一张答卷
民生共享绘就幸福家园图景
融合的温度,还藏在社区窗口的服务细节里,落在城市更新的街角变化中。
83项油田服务事项入驻社区“一站式”窗口,3.3万名油田退休党员编入社区党建网格,成为基层治理的“红色细胞”;148.79亿元投资推动44个城建项目落地,G220东深线改建让城市交通动脉更畅通,北师大东营实验学校迎来首批学子,渤海钻井片区改造后变身生态宜居社区。
在西城,城市更新工程让耿井片区从老旧工业区蜕变为省级示范社区,东辛公园等10余处老旧公园焕新成“城市会客厅”,26处口袋公园、80公里绿道串联起省级公园城市的肌理;
在河口,街道“OCG融合共建”模式覆盖2.1万名居民,通过“助餐食堂+家庭医生”等服务,解决独居老人生活难题;
在仙河镇,通过整合油田医院资源,组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中心医院,诊疗水平不断提升;
……
“金桥工程”搭建起油地技术合作桥梁,188名油田专家与地方企业结对开展32项攻关,创造经济效益1.4亿元。从基础设施到公共服务,油地以“共答民生问卷”的初心,让发展成果如春风化雨,滋养万家灯火。
大河之洲,和合共生。从战略协同的顶层设计到能源安全的使命担当,从绿色转型的创新探索到民生共享的温暖实践,油地正以“一条心”的共识、“一家人”的默契,奋力谱写“一盘棋”深度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