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用好“家门口”的党员教育资源

“在区域党员教育分中心的大力组织下,油田重点岗位人员专项培训人数达到了1.4万人。”7月24日,胜利油田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班工作人员叶楠一边统计参加培训的人数,一边感叹道。 

党员教育培训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近年来,胜利油田党委坚持把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作为“端牢能源饭碗”的重要抓手,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积极探索加强改进党员教育培训的新思路新路径,推动党员教育培训质效不断提升。 

党员在哪里,课堂就办到哪里 

在胜利油区内,分布着4.7万名党员,面对集中培训难、师资下沉难、资源统筹难的“三难”困境,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如何开展? 

为破解这些难题,胜利油田党委坚持“党员在哪里,课堂就办到哪里”,深度挖掘整合油田党员教育资源力量,创新成立山东省首家企业党员教育中心,先后在仙河、孤岛、河口、滨南、临盘等区域建立5家党员教育分中心,统筹抓好区域内党员集中培训,形成“油田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落实、党校和党员教育分中心协同推进、基层党组织具体执行”的分级负责、上下联动机制。 

党员教育分中心成立后,与油田党校形成“1+5”培训矩阵,能有效覆盖油田基层党组织,实现了党员教育从各直属单位“各自为战”、油田党校“独立作战”到油田党校、党员教育分中心、直属单位“协同作战”的转变。 

分散的资源“统起来”,优质的师资“送下去” 

“以前到党校参加培训往返要400公里,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聆听油田党校专家现场授课,切切实实为我们一线员工省下了大把时间。”7月20日,在临盘区域党员教育分中心,参加培训的基层班班长孙河峰竖起大拇指点赞。 

在“家门口”办学,一方面为偏远一线党员参加集中培训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大大减轻了基层党组织的培训负担。《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明确要求,党员5年内参加各类集中学习培训累计不少于20天或160学时。完成这一目标任务,对基层党组织来说不仅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如何确保培训效果也是一项重大挑战。 

“区域党员教育分中心的成立,把分散的教学资源‘统起来’,把优质师资‘送下去’,切实减轻基层党组织培训负担,让一线党员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好安全生产、增储上产。”叶楠介绍。

通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区域党员教育分中心与各级党组织的联系更加频繁、互动更加充分,既解决了工学矛盾,又提升了教育质量,相关工作得到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充分认可。 

以思想统一聚力,促目标同向 

党员干部点赞的背后,是教育培训工作的持续深化。 

区域党员教育分中心坚持以提升党员队伍能力素质为导向,与区域内各单位建立双月联席会议制度,摸清不同岗位、不同层级党员干部的“能力缺口”与“成长痛点”,创新“常规动作+专属套餐”培训模式,既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也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风险等内容设置课程,让每一次学习都成为党性的淬炼场、能力提升的加油站。 

在课程设置上,区域党员教育分中心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与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等结合起来。 

他们深挖区域红色资源,以“东方红?石油情”党建品牌解码石油工业发展史中的奋斗基因,以“红色血脉?渤海魂”研学路线串联渤海垦区革命记忆,依托“王为民事迹展览馆”将宗旨教育融入现场教学。 

紧扣油田年度重点工作,他们开办形势任务大讲堂,推行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对策研讨等模式,组织党员聚焦基层生产难题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思考、集智攻关。以思想统一促目标同向,引领区域各单位干部员工同心协力,共同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 

“接受系统培训后,管理区党员的思想认识、素质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在采油厂夺油上产、经营创效、安全环保等重点工作中,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更加凸显。”海洋采油厂海三采油管理区党总支书记郭群群表示,培训让大家收获满满。 

如今,广大党员将党员教育的丰硕成果切实转化为驱动油田高质量发展的强劲“红色动能”,积极投身到油气增储上产、产业转型升级、风险防范化解等重点任务中。


信息来源: 
2025-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