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官”显身手 注采调整更优化

7月15日,东辛采油厂辛三采油管理区技术管理室主任张江华打开油藏开发效益评价系统,调取辛14X12井组的注采曲线。随着鼠标移动,10余项注采数据及相关成本信息同步弹出,“有了这些数据,井组状况一目了然。”张江华迅速锁定了优化方向,精准制订注采调整方案。

  “如果说中国石化勘探开发业务协同平台是‘原始语料库’,那我们的系统就是‘智能翻译官’。”张江华介绍道。近年来,东辛采油厂持续深化油藏信息化管理应用,通过搭建“数据集成—数形联动—动态调控”的信息化平台,整合生产动态、作业信息、化验数据等5大类、20余项核心数据,构建起覆盖单井、井组、区块的三级效益评价体系,实现油藏开发全链条信息化管控。

  这套油藏开发效益评价系统,是由动态查询系统迭代升级而来的信息化平台,已经成为东辛采油厂应用信息化,实现业务提质、管理提效的核心载体。

  今年年初,他们对系统进行了再升级,在注采井组版块新增了动液面曲线,这让注采关系更加直观。

  “信息化不仅是把人从一摞摞的纸质资料里解放出来,还要让数据‘开口’指导生产。”地质所副书记陈振荣道出了系统迭代的深层逻辑。

  开发人员通过注采井组对比,发现辛131X9井组注水低效。他们应用“井组关联树”,直接定位3口关联水井,及时进行测调调配,控制注水循环。

  随着油田推动效益开发一体化,该厂在2023年上线效益评价模块,并逐年优化提升,通过关联吨油运行成本、收益、折耗等多项经营指标,将原本分散在财务、生产、地质等不同部门的“数据孤岛”编织成“一张效益决策网”,让技术人员在优化注采方案时,能同步看到不同调整措施对应的运行收益变化,真正把效益开发理念转化为可量化、可操作的决策依据。

  在优化辛100X51井组措施方案时,技术人员通过系统直接调取关联井辛100-2井的经营数据曲线,并对比了不同调整策略下的预期收益,最终所选方案的效果,在达到日增油1.4吨的同时,吨油运行收益提升42%,实现开发决策“既看产量更算效益”。

  对标油田效益稳产的部署,东辛厂地质所以“精细管理稳存量”为指引,在年初进一步研发了开发预警一体化平台。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连续两周产量下降总量超过1.5吨的井组会自动触发预警。同时,系统会将信息精准推送至对应区块负责人。

  “过去靠人工比对日报表,现在系统每周自动抓取并分析生产数据,智能生成预警井组。”正在分析辛34区块预警井组的地质所开发一室主任张冉展示着屏幕上的分析模型,依托预警平台,强化单井、井组联动一体化分析决策,进一步推动井组的稳产长效。

  今年以来,开发预警一体化平台已累计识别异常井组82个,调整型工作量174井次,开发态势得到改善。


信息来源: 
2025-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