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清晨6时,现河采油厂郝现采油管理区河4-侧斜102井现场已经开始了作业施工。
一侧,管理区安全监护人员正忙着协调即将进场的作业设备,确保施工衔接顺畅;另一侧,河111巡检运维班员工杨勇和同事们趁着停井间隙抓紧更换皮带,扳手转动的“咔嗒”声在安静的晨光中格外清脆。
“高温天气以来,我们‘干两头、歇中间’,避开了正午的烈日烤晒,趁着凉快干活效率也高。”杨勇擦了擦额头的薄汗说道。
翻开郝现采油管理区的生产运行晨报,页面顶端标注着未来7天的天气预报。“今日最高温度35℃,大家要合理优化工作时间,务必做好防暑降温。”管理区经理吕志强在工作群里发出提醒。
依据油田最新下发的《胜利油田高温天气劳动保护管理规定》,管理区精准落实“232”高温应对模式,全面规范高温天气下的劳动保护工作。
管理区按照油田规定,合理优化工作时间,气温达35℃(含)及以上时,户外作业时段调整为6:00-10:00、16:00-20:00;若升至37℃(含)至40℃,户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超过 5 小时。
“我们提前一天根据天气预报拆分任务,高温时段坚决不让员工在暴晒下干活。”吕志强介绍,碰到设备、管线紧急抢修等“不能停”的活儿,就实行“人员轮换制”,每小时换班一次。
为让错峰施工落地见效,采油厂安排管理区值班领导与专人全程跟进早晚作业审批、票据开具和现场监护,还根据员工状态动态调班,把高温影响压到最低。
正午时分,地表温度突破40℃,河111巡检运维班的“清凉驿站”凉意融融:瓶装水、冰镇绿豆汤、酸梅汤随时供应,冰柜里整齐码着解暑雪糕,医药箱内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药品一应俱全。
管理区在5个班站和管理区都设立“清凉驿站”和“健康驿站”,有专人负责动态补给,让大家“热了能乘凉、渴了有冷饮、累了可歇脚”。
离巡检运维班不远处的注水站内,值班员工王冰正紧盯数智化监控平台,屏幕上设备温度、压力等数据实时跳动。“以前这时候得顶着烈日巡检,现在设备‘体温’一超标就自动报警,省心又安全。”王冰指着闪烁的监控画面说。
入夏之前,管理区已为200余台控制柜加装高温预警装置,提前筑牢设备“防暑墙”。
傍晚7时,夕阳渐沉,各巡检运维班的“高温应对复盘会”正进行当中。“今天轮换节奏可以再优化”“河148-斜27井散热风扇得抓紧检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问题逐条记进整改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