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推行“232”模式应对高温“烤”验

炎炎夏日,热浪来袭。为有效应对夏季高温天气,保障油田员工身体健康与生产安全,油田结合历年应对经验及相关管理规定,创新推出“232”高温天气应对模式,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管理,全面规范高温天气下的劳动保护工作,为干部员工撑起“防暑保护伞”,确保生产运行平稳有序。

  “232”模式指的是,事前“两个超前”、事中“三个强化”、事后“两个提升”。

  在事前准备阶段,油田突出“超前预警、超前部署”原则。海洋采油厂海洋环境服务中心与各级生产部门密切联动,实时监测高温预警信息并及时发布,针对电力、炼化、基建等重点领域建立风险清单。同时,他们及时优化工作制度,当日最高气温达35℃(含)以上时,实行错峰作业,建议将上午作业时间调整为6∶00至10∶00,下午为16∶00至20∶00,各单位根据生产实际,确定本单位施工作业错峰时段;当日最高气温37℃(含)至40℃时,户外露天作业累计不超过5小时,并提前完成设备防护与应急物资储备。

  事中应对阶段聚焦“三个强化”。在施工运行方面,油田推广智能化、机械化设备替代人工,对高强度作业实施“时段化切割”和人员轮换制度;在监督监控上,落实领导现场带班制,实时监测施工人员状态,运用红外热成像、无人机巡检等技术监控设备运行温度,确保异常情况早发现早处置;在后勤保障上,为员工配备清凉饮料和防暑药品,通过通风、喷水雾等方式降低现场温度,设立带空调或通风良好的休息场所及临时遮阳棚。

  事后巩固阶段着力“两个提升”。高温预警解除后,油田应有序恢复生产秩序,全面排查设备隐患,运用智能化手段加强巡查巡护,保障生产持续稳定;要及时总结应对过程中的不足,从设备改造、物资储备等方面持续改进,为后续应对积累经验。

  通过科学统筹与精准施策,“232”高温应对模式既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高温对员工健康的影响,又保障了生产运行效率。

  目前,“232”高温应对模式已在油田各单位全面推行,为油田夏季安全生产筑起坚实防线。


信息来源: 
2025-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