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区服务协调中心集智聚力支撑主业、保障一线、服务群众

一条穿城而过的同济河,成了仙河镇居民的“网红打卡点”。文化栈道、微型瀑布、生境花园等场景,引得许多居民前来休闲游玩、健身娱乐。而此前,发黑的河水、杂乱的野草、难闻的气味,曾让大家望而却步。

港区服务协调中心与镇政府协调沟通,确定了改造提升方向。政府投资,港区服务协调中心参与设计、采购、监督、结算,让这条河“旧貌换新颜”。“感觉整个仙河镇上的人都来这里了。”晚上来到河边遛弯的居民颇有感慨。

“支撑主业、保障一线、服务群众是我们的职责。”港区服务协调中心党委书记王晓龙表示。该中心以党建共建为引领,集智聚力为油服务、为民解忧,着力打造服务协调的“港区样板”。

港区服务协调中心深刻把握自身定位,努力建好支撑油气主业“大后方”、服务员工的“大本营”。每年年初,他们联合召开油地高质量发展大会,共谋合作事项,百余项民生实事先后落地实施。

2024年,公交车免费直通东营区、孤岛镇、河口区等地,老年幸福食堂对外开放、街道公厕改造提升、校园天眼工程等一系列实事,回应了民生期盼。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内,近九成居民为油田在职及离退休人员。移交小区的改造关乎员工生活质量。港区服务协调中心携手仙河镇政府稳步推进改造工程,将政府投资的1.65亿元,投入到四个小区的外墙保温、道路绿化、充电桩、健身配套等相关工作中,大大提升了居住环境。

“虽然我们不产油,但我们要尽力让产油的人减少后顾之忧,让他们幸福感获得感更强。”港区服务协调中心经理李长杰表示。

向油靠拢、为油服务,是港区服务协调中心的服务宗旨。此前,桩西采油厂一条输油管道需要穿过马路,否则将会“跑远路”增加投资。了解情况后,港区服务协调中心及时与政府沟通,提前预留管道位置,解决了采油厂的难题。

该中心8名医疗人员入驻区域3家采油厂健康驿站,为七千多名员工提供健康服务,并对健康重点关注人员和高风险人员动态制定“一人一策”个性化干预方案。幼儿园老师、医生纷纷走向各自岗位创效,既服务油田员工,也服务东营港城居民,在融入油田发展的同时,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港产城”一体化推进。

由于区域位置偏远,培训难、就餐难、托管难的现实问题摆在员工眼前。油田首家区域党员教育分中心就此成立,通过办好家门口的“先锋学堂”,将优质的党员教育资源送达基层,4家直属单位和30家基层单位干部员工学习有了“根据地”。协调东营港出台专项补贴政策,开展油田子女假期托管,2024年托管816名油田子女,让主业单位员工有更多精力聚焦到增储上产中来。

该中心还成立“胜利有约”社团,开展青年联谊会,10名青年牵手成功;盘活后勤资源开设共享食堂;推进桩西公寓、孤东公寓等改造项目,为员工提供更好生活环境,让他们扎根奉献的信念更加坚定。

调研结果显示,该区域内有194名油田子女未就业,家长们为之犯愁。港区服务协调中心牵头搭建了就业对接平台。4月29日,该中心成功组织油地互融专场招聘会,各企业提供了360个就业岗位,收到简历1242份,达成就业意向175人次,“愁心事”成了“暖心事”。

“我们与属地政府相融,彼此需要什么,对方就提供什么。”港区服务协调中心腾出办公楼让东营港管委会搬迁入内,协调引进北师大优质教育资源,参与东营港中心医院改建扩建,推动实施“东营港就业安家计划”,促进了与地方政府的“两头热”。

优质的服务收到了良好反馈。港区服务协调中心连续两年在油地融合满意度排名位列板块第一,今年上半年后勤服务质效考核排名位列板块第一。


信息来源: 
202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