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黄河入海口,抽油机欢快运转,孤岛采油厂的产量数字也在持续累加。
这家有着57年历史的老采油厂,累计产油2.09亿吨,采收率高达46.6%。面对资源空间近乎饱和的压力,它非但没有显露老迈疲惫,反而焕发出新活力——连续三年超产,蝉联中石化“先锋采油厂”。
“老油田最怕‘躺平’。资源有限是客观事实,但创新无限是发展的真本领。”谈及老油田未来的发展,孤岛采油厂党委书记张岩坦言,曾反复琢磨三个问题:储量还能不能再动用?技术还能不能再突破?管理还能不能再精细?
对孤岛采油厂而言,经过50多年开发,剩下的多是难啃的“硬骨头”:半数区块采出程度超40%,递减加剧,勘探面积也受限制。现实摆在眼前,想保持稳产上产,难如逆水行舟。
更让孤岛采油厂党委担心的是,采油厂地理位置偏僻、相对独立,这些年发展平顺,若大家以“大厂老厂”自居、躺在功劳簿上,很容易陷入“躺平”状态。
“要发展,就不能关着门过日子。”今年春天,孤岛采油厂党委组织领导干部到海洋采油厂、胜利采油厂、纯梁采油厂等兄弟单位学习,带回不少好经验、好做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也是技术和管理创新的前提。近年来,孤岛采油厂党委带领全厂以思想破冰推动理念更新。
2019年,孤岛采油厂稠油开发遭遇瓶颈,采油厂党委果断布局化学驱开发转型,最终实现华丽转身。
凭借“常规大段塞化学驱+稠油非均相复合驱”技术体系,采油厂解决了化学驱见效期短的难题;依托“三次采油+二次调整”技术,创造了中石化注入时间最长、注入量最大、效益最好的纪录。
“十四五”以来,孤岛采油厂锚定“少井、多控、高产、长效”目标,攻关“井筒重建+井网重构”低成本侧钻技术,实施侧钻、套内开窗615口井,恢复失控储量620万吨,累计增油82万吨。
技术再好,也得靠扎实的管理来保障。近些年,孤岛采油厂以系统思维、数智赋能改造提升传统模式,推动老油田转型升级。围绕生产运行抓实基础管理,采油厂党委加大管网、电网、信息网建设力度,坚持投资成本一体化,该投的钱一分都不能少,哪里薄弱就投到哪里。
张岩算了一笔账:抓牢基础管理后,采油厂采油时率每提升1%,意味着连续生产100天能多挤出1天生产时间。如此计算,全年就可获得3.6天有效生产时间,增油约2万吨。得益于加大管杆投入,采油厂单井作业频次大幅下降,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
今年,孤岛采油厂打造的数智化管理体系,有效解决了传统模式依赖人工、响应滞后等问题,生产运行从“经验决策”转向“数智驱动”,响应速度实现从“小时”到“分钟”的跨代跃迁。
“资源递减是自然规律,但老油田不能坐以待毙。”今年,孤岛采油厂党委将目光投向两个挑战:水驱油藏挑战70%采收率目标并保持长期稳产;化学驱油藏挑战60%采收率目标并实现盈亏平衡点下降。
“打破‘资源局限’的旧思维,啃下‘技术创新’的硬骨头,下足‘扎实管理’的苦功夫。认准了方向,脚踏实地走下去,总能闯出一片新天地。”张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