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零部件重获新生“再上岗”

走进临盘区域占地4000余平方米的油田修旧利废再制造示范基地,8台零配件修复设备有序运转。一件件废旧零部件,在这里经再加工后将“重获新生”。

  这座从无到有的再制造基地,不仅实现了废旧资源的循环利用,更成为油田降本增效的“绿色引擎”。今年以来,油田依托创新再制造技术,累计回收废旧部件8812件,修复废旧设备4540件。

  “过去常常‘以换代修’,一些局部损坏的零部件直接被丢弃。”油田设备管理部副经理肖虎坦言。这些待更换部件中,近45%经修复后完全能够继续使用。

  为响应国家《“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内上游设备精益管理重点工作指导意见》,2023年油田建成再制造产业基地,实现了再制造产业从“零”到规模化发展的跨越。近年来,油田创新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打造“回收—再制造—再利用”完整产业链,搭建集中回收网络,设立54个标准化回收站点,并制定《再制造部件目录》,将曲柄、减速箱、泵轴等32类产品纳入再制造范畴,确保废旧设备“应收尽收”。

  油田引进高端再制造装备,攻关核心工艺,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形成适配不同工况、基材的增材技术,显著提升配件修复成功率。

  “以前换下的零件直接送废品站,现在都要先‘入院诊断’。”地面工程维修中心德滨机泵维修服务部经理宋新形象比喻道。废旧零部件需要经过车削减材、激光熔覆增材、磨削减材、抛光打磨等多道精细工序,修复后性能接近新品,成本降低了一半。

  为保证再制造产品的质量,油田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每件再制造产品均需通过三道检测关卡,并赋予追溯编码,实现了“一物一码、全程可查”。目前,油田再制造件应用率达77.9%,且使用中未发生任何质量事故。

  这项工程还带来明显的环保效益。通过减少新品制造、降低原材料消耗、优化废弃物处理,有效削减碳排放。经测算,再制造4540件设备零部件,相当于减少23.5吨钢材消耗,降低碳排放约54吨。“再制造不仅是降本手段,更是发展方式的转变。”肖虎说。油田规划继续扩大再制造产业发展规模,这条从“废铁”变“宝藏”的转型之路,正在不断延伸。


信息来源: 
2025-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