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均826口!“十四五”以来,油田年均投转注井数大幅上升,相较于“十三五”增加了507口,增加水驱储量近5000万吨,油水井数比降至2.28。
加大投转注力度,是完善井网、夯实基础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油田注水工作围绕“增产能、提能量、控含水、降递减”,推进井网完善、工艺技术、基础管理、水质管理、地面适配五大提升工程,全面夯实水驱稳产基础。
油田七成产量靠水驱。强化注水工作是油藏开发的基础,是油田产量“箭头向上”的基本盘。水井注水质量,关乎老区“压舱石”工程是否稳健。
随着开发不断深入,油藏对水的需求更为迫切——小断块天然能量降低,边底水油藏能力不足,需要水井补充;非均质性强的油藏,需要分层注水,满足精细注水要求……
与此同时,开发多年的油田仍有巨大潜力。整装油藏有层内挖潜、产液结构调整的空间,断块油藏有分注细分的潜力,低渗透油藏亟须补充地层能量。
油田成立注水项目组,统筹开发、工程、财务、计划、研究院集体力量推进注水工作,确保地层注上水、注足水、注好水。
注上水,是基础。除投转注工作外,油田强化压驱注水,以高压力、大排量迅速补能,为特低渗油藏开发提供科学方法。近几年,每年压驱注水800万立方米,对应油井的初产和周期产油大幅提升。
注足水,是目标。油田正开水井中,近半数为分注井,主要依靠测调一体化分注技术,在测试过程中调节注水量,满足地层适配需求。2024年,全年测调1.3万井次,发现的问题水井得到及时治理。
层位欠注,油井能量得不到补充,也会造成平面注水不均衡。油田开展欠注井专项调查,分析欠注原因,强化分类施策,将欠注井原因细化分解为储层物性差、层间差异大、地层堵塞等10种类型,提出了地面升压、酸化增注、洗井测调等12项治理对策,在治理存量的同时控制增量。三年来,油田有效降低欠注层700多个。
注好水,是保障。水质差,容易堵塞地层、污染地层。油田实施水质管理提升工程,水质检测按照开发单位“月度单元覆盖”、油田“季度抽检、年度覆盖”的模式,重点对含油量、悬浮固体含量、粒径中值等指标进行检测。2024年,油田单元水质合格率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
随着注水时间变长,井内水质变差,洗井是提高注水质量的方式之一。“洗井洗好了,相当于干一口措施井。”油田配套28套自循环洗井车,自带两级过滤装置,保证洗井压力不受影响,还能对洗井压力、排量实时监控,提高洗井效率和质量。通过差异化规范洗井周期,标准化规范计量仪表和浊度仪,实现洗井压力、进出口流量、进出口水质“三清”。2024年,油田洗井1.5万井次,其中自循环洗井车占比达40.1%。
油田强化注水工作以来,各项指标整体向好,水驱自然递减控制在9%以内,动液面持续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