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东厂注聚实现智能监控

“15号站注聚泵运行参数异常,系统已触发自动预警!”6月25日12时44分,孤东采油厂注聚技术服务中心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内,值班人员紧盯管控平台屏幕,根据报警提示迅速调出注聚泵运行参数,发现注聚泵进口压力下降,通过远程调节和站内联动,异常在7分48秒内处置完毕。

  这个被称为“智慧大脑”的注聚管控平台,是孤东厂注聚技术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也是油田首个实现全域注聚生产中心化智能管控的平台。平台将原有分散的站库系统全面升级为中心版管控平台。平台包含生产监控、报警预警、数据应用等8大类48个功能模块,构建起“实时监测—智能分析—自动预警—高效处置”的全闭环管理体系。

  “过去调整20口井的注入参数,需要6个人忙活1个小时。现在轻点屏幕,5分钟就能搞定。”资料管理岗徐燕萍介绍。平台打通了10个注聚站的“信息孤岛”,可实时监控全中心190多口井的运行状态。通过三维可视化模块,任何参数波动、设备异常都能被精准定位,决策响应速度大幅提升。

  这一成果来之不易。2021年,该中心以11号注聚站为试点,首次引入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实现注聚参数自动调节、设备状态实时监控,彻底终结了“人工抄表、经验调参”的历史。2023年,15号站采用撬块化建设模式,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将人力需求从28人减少至8人。2024年,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原有分散的信息化系统逐渐显现局限性。中心提出建设注聚管控平台,打造覆盖全中心的“智慧大脑”。他们组建项目团队深入12个一线站点调研,收集数百条需求建议反复研讨,攻关突破了数据接口兼容、算法优化等技术难点。经过200多个日夜的奋战,今年3月25日,注聚管控平台正式上线。

  从人工调参到一键管控,背后是技术的迭代升级。如今,管理人员通过管控平台可实时查看全中心运行状况,实现生产异常自动预警、注聚方案智能优化、应急指挥一键调度。平台投运3个月来,已成功预警处置异常26次,异常情况处置率达到100%,生产运行时率由原来的80%提升至当前的92%,年节约成本300万元。下一步,该中心将依托平台构建全新数智化生产运行模式,提前预判生产风险,让每一次决策都有数据支撑。


信息来源: 
202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