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组综合含水下降5.4%,日增油12.6吨,阶段采收率提高5.6%……上半年,盘40-斜425井区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临盘采油厂技术人员精准剖析盘40-斜425井区剩余油分布,转“低注高采”为“高注低采”,探索形成“水驱+”体系,为采油厂其他类似的复杂小断块油藏开发提供了可复制模板。
面对“碎、小、低、散”的复杂断块油藏,临盘采油厂制定三年治理规划,系统重塑注水开发模式。如今,通过近三年强化治理,采油厂油水井数比下降0.8,分注率提高8.6%,自然递减率下降1.5%。
一边是新区块少的现实,一边是油藏、井筒、地面在注水上“各管一摊”的困境。“要想保持上产态势,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就是抓注水。”临盘采油厂厂长于昭东表示。
临盘采油厂将2022年至2024年首个注水三年滚动规划细化为油藏、工艺、地面三个子规划,坚持“油藏提需求、工艺想办法”,推动油藏、井筒、地面一体化谋划、分析、治理,彻底打破了业务壁垒,变“各管一摊”为“一摊共管”。
“注水是‘滚石上山’的持续性工程,必须常抓不懈。”临盘采油厂党委常委、副厂长刘双喜说。他们依托《临盘采油厂注水考核办法》,推行“通报+绩效”考核机制,将注水管理成效与工作作风紧密挂钩,通过实际行动让“以水为先”“注水必有效”理念深入人心。“通过系统化治理,水井大修频次较以往减少超过50%,员工的劳动强度有效降低。”刘双喜说,在配备水井驻井监督的同时,他们对水井作业动力实施提级管理。
水井动力必须保障在三分之一以上,投转注完井后24小时必须注水,措施水井三个月必须分析效果……一系列细致规定,推动临盘采油厂注水工作朝着精细化方向迈进。
“像对待油井一样对待水井”,临盘采油厂技术管理部副经理赵宗涛介绍:“采油厂还构建了水质全链条、无死角管控体系,为的是让地层喝上‘健康水’。”
从“补课式”应急到“前瞻性”布局,临盘采油厂在对第一个三年规划回头看、再讨论、再调查之后,下一个三年注水规划目前也已成型。
“采油厂将稀油自然递减率、动液面回升、单元水质合格率等重点指标分解到每个月份和各个管理区,助力一体化注水工作再上新台阶。”于昭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