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质量的齿轮——油田大力提升质量管理工作水平纪实

连续6年荣获中国石化质量管理先进单位、3家单位获得中国石化质量管理先进集体、3名个人获得中国石化质量管理先进个人、7项成果获得中国石化优秀QC成果一等奖……2025年油田质量管理工作捷报频传。

成绩的背后是油田牢固树立的“标准引领胜利、胜利质量至上”质量文化理念,通过深化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强化关键业务质量管控、加快业务领域质量标准提升等举措,促进质量管理与勘探开发、生产经营业务的深度融合。

一直以来,油田高度注重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自2012年起,油田逐步在各直属单位推广质量管理体系,目前已有42家单位建立体系,其中40家通过第三方认证,充分发挥了质量管理体系在控制风险、提升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确保体系有效运行,油田健全完善业务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将钻井、开发等20余项业务的关键质量指标纳入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控考核,引导各单位补短板强弱项。

“我们不仅开展聚焦重点领域的专项质量督查和全业务覆盖的全面帮扶式诊断,还借助第三方审核机构力量,系统开展分析评价,将问题追溯到管理和要素层面,推动改进提升。”油田安全环保质量管理部质量标准办公室副经理高峰说。

4月7日,油田技术检测中心质量监督检验主任师唐永安带领两名技术人员对外销原油有机氯含量、含水等指标进行监督检验。“每周对油田5个外销点、每月对25个内部交接点的原油进行现场抽检。通过对内部交接、外部销售关键节点的定期检验切实保障外输原油的质量”唐永安说。为了提高交接单位的质量管控能力,他们还定期开展实验室比对及操作规范的检查督导。

近年来,油田在关键业务质量管控上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在统一质量问题判定标准方面,编制《油田质量问题分类清单》,统一质量问题判定标准,并通过多种监督方式强化运行,提升生产过程质量管控水平。

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油田组织开展原油、侧钻井和压裂施工等专项质量督查,系统整改短板弱项,推动业务质量风险管控水平提升。同时,建立直达物资质量信息供应商微信报备系统,实现采购、配送、验收全流程信息公开共享,年均线上查验物资9万余批次,物资质量管控水平持续提升。

数据是有力度的说明。近两年,油田外输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等自产产品合格率达到100%,集团公司物资质量监督抽检合格率也达到100%,重点领域质量风险总体受控。

质量标准办公室高级主管王学军介绍,自2019年起,油田已连续7年开展质量进步标准提升专项行动,先后组织实施大幅度提高单井产能、陆上油田短命井专项治理等176项提升工程,为推动各项业务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024年,开发、钻井、作业等部分业务质量明显提升,产能井单井达标率、固井质量优质率等指标同比提高20%以上。

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在推进油田标准化水平提升中,油田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QHSE专委会一体化运行,组建专家库,建立完善涵盖15个专业门类、5082项标准的标准体系。

近年来,油田聚焦重点业务领域,打破专业界限,完成采油(气)工程、油气集输等14项业务标准体系重塑,油田企标由2066项精简优化至1572项,标准“瘦身简体”成效显著;发布油田企业标准363项,主持参与制修订《页岩油先导试验方案编制技术规范》等国家、行业标准规范24项。

 


信息来源: 
202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