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含量波动对催化裂化装置的影响有多大?”“酸值指标如何优化能延长设备寿命?”……随着讨论深入,双方的目光聚焦在原油质量与炼化工艺的契合点上。青岛石化发展计划部副经理秦启明坦言:“过去我们更关注达标数据,现在油田主动‘上门问诊’,让质量控制从‘合格线’向‘最优值’不断迈进。”
4月7日至8日,由油田安全环保质量管理部、油气销售中心、技术检测中心、临盘采油厂等多个部门和单位的人员组成的回访队伍走访济南炼化、齐鲁石化、青岛石化三家炼化企业,以“客户需求就是最高标准”为主线,展开一场原油质量的“问需之旅”。
这场回访并非单向的“汇报式”沟通。回访人员戴上安全帽走进齐鲁石化厂区,实地观察原油加工流程。当现场工作人员提到“硅元素沉积可能堵塞换热器”时,油田技术检测中心张志振立刻记录:“虽然硅含量不在现行标准内,但我们会纳入实验室比对跟踪范畴。”类似的技术细节在走访中被逐一标注,涵盖原油生产、储运、检测全链条。
“从‘合格交付’到‘精准适配’,这是油田对‘每一滴油都是承诺’的生动诠释。”油田安全环保质量管理部副经理高峰用“织网”形容此次质量回访行动:“不仅要在标准指标的基础上寻找最优结合点,还要用常态化沟通机制串联起上下游的‘质量神经元’。”
一直以来,油田高度重视自产产品质量管控,坚持“客户需求就是最高标准”“上游企业为下游企业服务,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负责”原则,进一步提升质量标准,确保原油生产、处理、储运关键节点“全过程”质量受控,将“每一滴油都是承诺”落到实处细处,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