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滨南采油厂聚焦油藏经营,强化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各系统深度融合,持续深化各业务一体优化,取得“1+1>2”的显著效果。一季度,该厂生产原油48.67万吨,超计划1200吨,利润超计划663万元,实现生产经营“开门红”。
在滨37北白莲湖井工厂这一重点产能建设区块,滨南采油厂部署了60口井的井位。其中,滨161 - 斜13井钻至开发目的层沙四上层系后并未停钻,而是继续向下钻进490米,深入勘探程度较低的沙四下新层系,成功实现一口井既完成开发任务又达成勘探目标。这一成果是该厂强化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生动写照。
3年前,滨南厂在滨县凸起南坡沙四下层系部署的滨南斜14井,因地处城区、土地紧张而久未开钻。后来,随着滨37北白莲湖井工厂建设计划推进,技术人员在方案编制时,从沙四上层系开发井网中,依据距离滨南斜14井较近且钻井轨迹能兼顾沙四上和沙四下的原则,选中滨161 - 斜13井开展“一井多探”,仅此一项便节省探井费用1000余万元。
随着勘探开发工作不断推进,勘探需要从开发中获取线索依据,开发也需要借助高精度的勘探资料解释技术,对储层进行更精细的分析。而且,滨南厂约三分之一的油藏位于滨州市主城区,地面用地紧张,井位部署受限,因此强化勘探开发一体化迫在眉睫。为此,该厂持续推进勘探开发一体化,充分利用白莲湖东侧的大型井台,在有限土地上,部署3口探井、4口滚评井和53口产能井,建成8.5万吨产能,有效提升了勘探开发效益。
在油藏工艺一体化方面,滨南厂同样成绩斐然。不久前,尚9-斜232井因砂卡停井,地质、工艺技术人员对其进行一体化分析,认为馆25层剩余油富集,有较大开发潜力,决定封堵下层系开采上层系,变四层合采为单层单采,工艺上不再用分层防砂,而是配套水力负压解堵返排+防砂工艺。措施实施后,该井日产量由0.7吨升至7.6吨,既大幅提产,又降低了工艺难度。“现在,地质、工艺部门紧扣开发需求,主动协作,配合更加紧密。”地质研究所所长吕维刚说。针对以往油井多层合采导致工艺复杂、套管受损等问题,他们树立优化简化思维,在油井推行单井采单层,在水井实现单层单注。一季度,该厂措施开井212井次,产油3.3万吨,措施经济有效率同比提升4.4%。
此外,滨南厂突出效益导向,强化经营理念,深化生产经营一体化。SDB522X11井管漏停井后,技术人员未进行简单维护,而是多投入2万元实施酸化解堵措施,投产后该井峰值日产油9.2吨,相比简单维护日增油5.4吨,一年多创效益219万余元。秉持“油水井作业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彻底”的理念,该厂对维护井开展“八个要不要”潜力排查,一季度,39口维护井转化为措施井,累计增油1113.5吨,真正将资金用在关键处,实现增产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