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油2411吨
累计产油2089万吨
盈亏平衡油价27美元/桶以内
人均劳动效率 5126 吨
海上“千方液、百吨井”新示范:
8口井日产油超百吨
水井分注率94.1%
22座采油平台中17座无人值守
创新构建“1+4+N”应急响应体系
织就覆盖全海域的30分钟安全防护网
背景介绍
海洋采油厂海二采油管理区管理各类平台22座、油水井215口,其中有8口井投产后日产油超百吨,打造了海上“千方液、百吨井”新示范。聚焦建设全面领先一流海上油田,做实油藏经营,做细管理提效,做强安全保障,海二采油管理区树起了海上高效开发旗帜。
典型经验
春分时节,水雾笼罩着渤海湾。海风裹挟着特有的咸腥气息扑面而来。
出海第25年,这是海洋采油厂副总工程师、海二采油管理区党总支书记马向辉再熟悉不过的味道。
海上行驶约50分钟后,披着橘红色“外衣”的中心二号平台进入视线。它的四周分布着体量大小不一的采油平台,宛如一座座海上堡垒。
平均日产油2411吨,累计产油 2089万吨,盈亏平衡油价控制在27美元/桶以内,人均劳动效率 5126吨。管理区每一项数据拿出来都排在行业前列,堪称海上油田高效开发的典范。
高效开发的背后靠的是什么?
看得见的是数据,是设备,是平台;看不见的是理念,是技术,是坚守。
少井高产的破局之路如何突进?
拿着“显微镜”开发经营油藏,一遍遍打开对地下油藏的认识
站在中心二号平台朝正东方望去,便能看到“明星”平台——CB251G平台。2021年7月,26口油井投产后平均单井日产油超50吨,成为海上油田老区增储上产的新阵地。
很多人关注这个平台,是因为它少井高产。但在马向辉眼中,它的存在让大家在这片海域看到了新希望。
11年前,因平衡油价远高于市场价格,CB251G井组的投产计划一度搁浅。六年间七易优化方案,油井数量从48口压减到33口,年产能由19.6万吨提高到25.9万吨,平衡油价从79美元降低到35.4美元。
“井数量看似少了,但是单井技术含量增加了,带来的附加值就是高效产出。”马向辉说。极致优化让原本“食之无味”的油藏区块变得“肥得流油”。
做到极致,一直是他们的追求。
地上,七千平方米的中心二号平台,从生活区域到生产区域,设备紧凑规整,将每一寸空间利用到极致;地下亦是如此,数百口油水井纵横交错,将油藏价值开发到极致。
海二采油管理区所辖的埕岛油田东区、南二区和中二区,开发始于20世纪90年代,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油藏分布零散,开发难度极大,让技术人员不得不从“骨头缝里剔肉”。
受海上钻完井动力不足、经济成本高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去年,海二采油管理区有5口新井,今年以来则是一口都没有。“要完成80万吨产量目标只能在老区稳产上发力。”马向辉坦言压力很大。
“拿着‘显微镜’开发经营油藏,一遍遍打开对地下油藏的认识。”海二采油管理区石油地质主管师刘超说,“已经不知道把地下油层情况翻来覆去摸排了多少遍。”
技术团队仔细梳理油层间矛盾、注采矛盾,经过8轮次措施优化,制定了“改变注采井网、调控注水流场”的治理方案。
通过细分注水、分层采油,打造立体井网,平均注水层段达到3.1个,水井分注率高达94.1%,其中最多的一口水井细分达6个注水层段。
正是在这种极致精细的开发理念下,CB251GA-P6井“破海而出”,日产油123吨,刷新了海上单井日产纪录。
目前,海二管理区有8口井日产油超百吨,成功打造了海上“千方液、百吨井”的新示范。
由好向更好的精益管理如何推进?
一干管8年,高标准管理与高质量选材双重保障
手持扳手,逐一紧固安全阀打压柜液控管线接头,再用清洁布仔细擦拭设备表面去除灰尘。阳光下,打压柜表面泛着金属特有的光泽。
实际上,这台看起来崭新的设备已经投产使用了17年,且从来没有因出现故障维修过。
每隔两天,海二采油管理区注采东区工程师张新运和同事都会登上无人值守的CB273平台,对设备设施和平台卫生进行清洁维护。
翻开CB273平台的维修记录本,上一次大规模维修已是10年前,平台上超过80%的设备设施已使用15年,依然运行如初。
这样的场景,在海二采油管理区并不罕见。据统计,海上油田的检泵周期长达7年,陆上是4年,而目前国内大部分油田的检泵周期只有2年。
精细精益管理之下,CB273平台成为海洋采油厂其他平台对标学习的标杆。标杆的底气来自海二采油管理区高标准管理与高质量选材的双重保障。
海上油田开发,从来不是一件易事。恶劣的环境、高昂的成本、复杂的工艺,无一不是挑战。正因如此,海二采油管理区干部员工将设备视为“孩子”,每台设备设施都有自己的“成长手册”。
“一旦设备出现故障,不仅会影响生产,还可能引发各种风险。”张新运说。
马向辉介绍,设备整洁完好只是外在表现,真正的内涵在于对质量的极致追求。“大到注水泵,小到螺丝钉,工艺技术不先进不用,设备不是头部企业不选,装置标准不高不进,这是海二采油管理区的选材原则。”
他们摒弃以往低成本采购的思路,转而追求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高效产出,实现“防腐保温一干管八年、防砂一次有效终身无忧”的目标。
“八年也只是最低标准,我们的目标是更久远。”马向辉充满信心。
高效安全生产防护网如何织就?
30分钟应急圈,智能监控加人才筑基守护蔚蓝大海
9分钟时间能做什么?
对于海二采油管理区的员工来说,足够完成一次关键设备的应急抢修。
2月25日晚上10时,发现润滑油分配器压力异常后,巡检员工陈高锋立即启用备用机,同时通知运维人员到场进行故障排查,安排主控室员工做好实时监控……9分钟后,润滑油分配器更换完成,压缩机恢复正常运行。
海二采油管理区管辖着22座采油平台,其中17座无人值守,200余口油水井分布于方圆百里的大海之上。如何实现高效运行生产、处置突发异常?
海二采油管理区的答案是:打造30分钟应急处置圈。
面对如此分散的作业区域,海二采油管理区创新构建了“1+4+N”应急响应体系:以中心二号平台智能监控中心为“神经中枢”,4座采修一体化平台为“应急基站”,N个专业处置小组为“快速反应部队”,织就了一张覆盖全海域的30分钟安全防护网。
在中心二号平台智能监控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各平台运行数据。“我们建立‘智能预警+人工复核’的双重保障机制。”平台管理主任师郭成光介绍,“任何异常都会触发三级响应,确保问题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处置。”
海上安全生产,容不得半点拖延。管理区班子成员全部驻扎在平台上,无论是住人平台还是重大施工现场,都有班子成员带班监护。管理力量配置在一线最前沿,让生产指挥更精准、应急处置更高效。
硬核保障的背后,更离不开一支素质过硬的“海上铁军”。
“海上来液的处理要精确到秒级,对员工的基本功提出了极高要求。”郭成光介绍,每次休完班回到平台之前,员工必须先到管理区参加培训,这是一条铁律。
管理区利用“我能”党建引领练兵平台和海油实训基地,创新实施“三个一”人才培养工程:每日一练夯实基本功,每周一考检验真本领,每月一赛锻造硬实力。目前,管理区持有井控、特种设备操作等三证以上人员占比达65%,关键岗位人员全部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
专家点评
“千方液、百吨井”,过硬指标、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海洋采油厂海二采油管理区树牢极致精细开发理念,拿着“显微镜”开发经营油藏的创新实践。他们以“极致优化”激活老区存量资源、以“极致管理”筑牢本质安全根基、以“极致保障”贯通生产应急链条,在井数压减30%的挑战下实现产能跃升32%,打造了海上油田“少井高产”开发新范式,为高效开发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油田三基建设标杆项目组专家、电力分公司党群工作部(工会、团委)主任、工会副主席 陈 萍
采访后记
春日的渤海湾,潮起潮落,生机盎然。海二采油管理区的故事,正如这碧海潮生,涌动着无限的希望与活力。
在这片海域上,他们用坚守与创新,书写着高效开发的篇章;用极致与精细,描绘着海上油田的未来。从“少井高产”的CB251G平台到刷新纪录的CB251GA-P6井,从30分钟应急处置圈到全员练兵的硬核队伍,每一个突破都凝聚着海二人的智慧与汗水。
春意正浓,潮声依旧。海二采油管理区追求极致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们的故事,也将随着海浪,不断向前奔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