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三基提档升级 夯实油田发展根基

三基是石油石化行业的“传家宝”“压舱石”,也是油田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油田职代会提出,要聚焦夯实基层管理基础,以更优路径确保三基工作落地。

围绕新部署、新任务,油田各部门、单位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聚焦创新组织运行模式,加快推进“1345”三基管理体系贯通落地,持续推动基础再夯实、管理再深化、整体再提升,为油田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底座。

织密管理“针脚”

采访对象:纯梁采油厂厂长、党委副书记 韩宗元

正理庄采油管理区获评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梁南采油管理区跻身油田三基十大建设标杆(精细精益管理典范),梁北采油管理区试点“五到井资产组”管理模式创出新井投产时间提前42天、当年创效367万元的亮眼成绩……

翻看2024年基层管理成绩单,纯梁采油厂用硬核数据展现了老油田的活力。

“但是成绩背后仍有隐忧。”韩宗元话锋一转,“一线员工老龄化严重,数字化技能结构断层;技术骨干集中于单一领域,复合型管理人才稀缺。干部员工‘完成产量即达标’的惯性思维也需进一步增强。”

在韩宗元看来,新形势下基层管理需突破三大思维定式。他用三个转变勾勒出管理范式迭代:从“刚性执行”到“敏捷响应”,让班站具备自主决策能力;从“成本中心”到“利润单元”,激发全员价值创造积极性;从“事后救火”到“事前预防”,用大数据、物联网构建全方位安全监测体系。

2025年,纯梁采油厂将抓实“2345”示范工程建设,构建“1+1+1”运行机制,通过编制完善基层班站优化提升三年规划,深化“井资产组”全链条穿透式管理,组织开展“星级班组”创建,深入推进“三标”建设,持续提升班站管理效能。

目前,采油厂在梁北采油管理区开展新型目标经营责任制,对井资产组实施项目化管理,其他采油管理区已划分形成“井资产组”,正在收集整理28个目标化单元与“井资产组”划分对比情况。

延展数智“触角”

采访对象:注汽技术服务中心党委常委、总会计师 张正伟

在张正伟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份注汽技术服务中心职代会报告。报告首页,张正伟用红笔写下“管理筑基、数智赋能”标注。

“必须依靠数字技术与生产运营的深度融合和组合跃迁。”围绕油田职代会提出“优化提升基层班站”“全面提升基层管理效率效能”要求,张正伟带着团队跑到基层站点调研,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今年,现河注汽项目部实施注汽装备橇装化、标准化、智能化改造,基本实现作业现场“零吊装、零登高、零动火”,同时推行新型注汽站建设,已完成3个“无接害注汽站”建设,以数智技术提升本质化安全水平。

中心以5G网络为基座,构建三级运行管理架构的数字信息网络,纵向贯通中心、项目部、生产单元的动态感知系统,横向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打造高效协同运行新模式。

张正伟介绍,中心将剖析各区域油藏需求以及相匹配的人员、装备规模,加速集约化、撬装化、信息化装备提升步伐,实现全地域机动、全天候保障、智能化运维,带动组织形式、运行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

谈及人才培养的立体化布局,张正伟说,今年将重点紧盯传统业务布局“复合培养”,新业务扩展“精准培养”,多元化需求“阶梯培养”,实施技能人才注汽、注氮、注二氧化碳复合能力交叉培养,组建高端技能人才重点工作专班,形成结构合理、接替有序、基础扎实的阶梯式人才培养格局。

描绘岗位“画像”

采访对象:车辆管理中心党委常委、总会计师 吴刚

“三基工作就像盖房子,党建是地基,队伍是砖瓦,管理是钢筋,缺一不可。”谈到对三基工作的理解,吴刚说

2024年,车辆管理中心深化落实推进油田“1345”三基管理体系,打出党建引领、全员练兵、管理创新、业务创效、三基运行等系列“组合拳”,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单车月均行驶里程突破2500公里,设备完好率99.74%,创效增幅超14.5%。

聚焦素质提升,东辛服务部每周开展“数据擂台赛”,业务人员拿着行车记录仪数据比台班、比油耗,通过数据比对和动态分析,让基层管理从“凭经验”转向“靠科学”。

今年,中心将建立覆盖基层全员的岗位素能分析矩阵模型,给每个岗位描绘“能力画像”,增强全员岗位胜任力、风险防控力和价值创造力。

在吴刚看来,基础管理最怕“沙滩流水不到头”。他表示,中心将重点打造一批安全质量优、创效能力强、干事劲头足的基层班组示范标杆。同时,他们将持续推进“五到经营单元”目标管理向基层班组延伸,赋予基层自主权限,推动班组由全面做实向做优做强转变,不断增强基层班组和单人单车服务创效动能。

 

 


信息来源: 
202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