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号站新建混输泵,8号站新建活动注汽点1处……滨南厂采油管理六七区围绕油藏需求不断优化集输网、注水网、注汽网和供水网地面配套,夯实增产基础。2024年以来,该管理区实施高回压治理96口,平均回压降低0.3兆帕,新建注汽点3个,覆盖油井35口,注汽距离平均缩短130余米,新建注水管网4800余米。
该管理区持续构建“集输网降压增效、注水网扩容调控、注汽网优化提质、供水网提质保障”的立体化治理体系。技术人员通过实施混输泵站建设与管线流向调整,实现管网压力梯次优化。31号干线经改造后,系统压力降低0.2兆帕,单井压力下降0.3兆帕,节能增产效果显著。针对单14接转站外输瓶颈问题,通过设备更新与流程再造,实现高压泵端提压1兆帕、低压泵端提压1.2兆帕,日注水量增加211立方米。
他们聚焦水质提升与管网扩容,对单14注水站进行全面升级,新建储水罐、混输泵,优化单井管线流向,更新精细过滤装置,提升注水水质和供水能力。同时,他们结合井区综合治理工程,优化注水管线布局,新增注水井。通过这些措施,管理区日注水量由7400立方米升至13400立方米。
近年来,由于注汽管网老化、注汽距离过长等问题,让注汽效率大打折扣。为此,他们采用“划小单元+活动站点”模式,提升热效率,缩短注汽距离,减少沿程热损失。针对单10块和单6块,进一步划小注汽区域单元,新建活动注汽点3处,注汽距离分别缩短至298米和52米。
为满足充足的供水保障,他们优化水源布局,短期内以水源井为主,保障2400立方米供水能力,远期依托稠油首站的水资源化利用,从首站接入供水管线,降低用水损耗,让水资源利用更加高效。
“长流程变短流程,大循环变小循环。”注采工程主管师白阳说,“我们优化地面系统,就是砍掉长链条的油水处理工艺流程,实现了原油处理由分布式向集中式、管网运输由长输向短接、采出水回注由远调向近注的转变,建立起集约高效的集输管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