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尔河区块缘何重获“新生”

2月17日,鲁胜公司套尔河区块再传捷报,沉寂多年的车古12-1井成功复产,日产油4.8吨。

套尔河区块曾因产量低、成本高,经营效益持续倒挂,导致16口油井被迫关停。而如今,公司经过半年多的时间,有效盘活长停油井7口,日产油近20吨,该区块重获“新生”。

套尔河区块为古潜山断块油藏,由于油藏狭窄,再加上裂缝发育,呈现出含水上升速度快、自然递减大的特点。该区块长停井占比87.5%,仅2口井开井,日产油不到2吨,综合含水却高达91.8%。

2024年8月,在初接手套尔河区块时,摆在鲁胜公司副总工程师、鲁平采油管理区党支部书记王刚面前的是诸多难题。“高含水不代表高成本,更不代表没效益,而是没有合理地释放区块潜力。”在王刚看来,要实现区块创效,必须首先转变观念,打破固有思维,用创新的眼光重新审视油藏潜力。

针对单元开井率低、储量失控等实际,管理区与科研所技术人员将目光对准区块的14口长停井。公司科研所技术人员王新介绍,区块看似不复杂,但是由于对古潜山成藏模式、剩余油分布等开发规律认识不够,区块调整挖潜方向难以确定。对此,他们以储量动用为根基,以提高单井产能为目标,不断深化地质油藏再认识、再研究,深入探索套尔河油田的开发规律,精准找出每口停产井的潜力点,先后摸排措施工作量11井次。本着“先算后干”的原则,对措施进行排序,先后实施作业3井次,平均单井日增油3.5吨。

在生产上,他们坚持“放长线钓大鱼”,对措施井进行“控液生产”,减缓含水上升,实现“上得去、稳得住、可持续”。目前,区块综合含水76%。

基础管理优化是激活区块的另一绝招。由于区块油井多分布在盐池、虾池之间,特殊的环境导致油井管线、设备腐蚀严重。特别是承担原油集输任务的车一站,因为存在安全隐患而暂停使用,原油外输成了大难题。

面对这一棘手难题,鲁平采油管理区生产指挥中心副经理刘文强主动请缨。他带领团队实地勘察、反复论证,利用公司闲置设备,对车一站进行改造,既解决了安全隐患,又节省了资金300多万元。如今,这个站运行顺畅,日处理能力达120立方米,为区块增储上产提供了保障。

与此同时,管理区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5G”网络在油区的全覆盖,班站和重点井全部实现智能化监控。

既要唤醒存量,更要培育增量。鲁平采油管理区经理胡伟坦言,管理区将通过滚动建产、部署新井等措施,进一步激发区块潜力,提升采收率,推进产量稳步增长。


信息来源: 
202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