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南厂向科技创新要产量

5万元、4万元、3万元,这是滨南采油厂给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的奖励金额;8000元、6000元、4000元,这是滨南采油厂开发技术座谈会上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分别获得的奖金额。

2月8日,在滨南采油厂召开的开发技术座谈会上,来自一线的科研团队和个人共获得66万元的奖励,力度之大、覆盖面之广前所未有,也让科技工作者们在这个入冬以来最冷的日子感受到了心头的火热。

“体现了科技的创新引领和对人才的重视,也是对我们科技工作者的高度认可,大家伙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滨南采油厂工艺所所长赵文勋难掩激动。前不久,他带领团队完成的成果刚刚获得油田一等奖。

2024年,技术创新加持实现增储上产,滨南厂彻底扭转了原油生产的被动局面。滨南采油厂党委书记高波认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地下油藏小、深、碎、隐,发现难度大,老油田水驱开发持续稳产难度也大;城区地下储量占26%,带来“地下有潜力、地面无用地”的尴尬;占据半壁江山的稠油成本高,开发效益变差。

面对诸多难题,滨南采油厂聚焦科技创新攻关,在技术赋能上打造新引擎,为高效勘探、效益开发提供强大动力。压驱增透、高泥质防砂增产等12项“卡脖子”难题相继被攻克,立体缝网压裂、热化学复合驱等关键核心技术持续突破。

2024年,滨南采油厂全年生产原油194.71万吨,同比增加2.89万吨。侧钻挖潜增效、钻井提速提效、固井质量优质率、油藏动态分析等在油田排名第一。

“思路固化的时候没有方向,思路一变,感觉处处是潜力。”获得优秀论文一等奖的地质所勘探室主任孟承旭说。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地质所地质室主任冯丙学认为,奖励也是对观念理念转变的一种褒奖,“打破惯性思维,才能有新发现、新突破”。

“既是一次奖励,也是一种激励。”入职3年的采油管理一区技术人员李静茹的论文获得三等奖,但让她更兴奋的是参会本身,“取经、练兵,提升、促进,弥补了盲区,增强了信心。”

滨南厂作为配产增加2.9万吨的上产单位,已成功踏上日产5400吨的年均水平,比计划提前了两个月。上产的背后,是采油厂广大科技人员托举的一双双有力的手。

“奖励一线科技人员,吹响的既是增储上产的集结号,更是超产超效的冲锋号。”滨南采油厂厂长姚秀田说,要让科技创新为效益上产提供强大动力,实现产量再跃升、蓄势二百万,为打造“胜利增储上产战略增长极”奠定基础。


信息来源: 
2025-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