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完成原油产量44.3万吨,超产1.1万吨。
基础管理持续夯实,劳动强度不断降低,“产量箭头”企稳向上,员工收入节节攀升……6年间,孤岛采油厂采油管理五区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目共睹。
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科学方法论,是新时代中国改革发展的重要特征,是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的重要经验。
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也是采油管理五区高质量发展的秘籍:以高目标为引领,一切以员工为中心,聚焦主要矛盾,运用系统观念和创新思维,破冰前行。
画饼充饥:
方向比速度重要
6年前“画的饼”,全都实现了!回首往事,老员工冀清文感慨万千。
他说的“饼”,是孤岛采油管理五区制定的第一个三年规划:一年夯基础,两年强管理,三年创高效。
在部分员工看来,时任采油管理五区党支部书记的王勇是在画饼充饥。
“晚上10点抢修管线是家常便饭,管理区连年欠产。”对6年前的工作状态,注采501站党小组长罗国强记忆犹新,员工陷在低效循环的工作量里,疲于应付。
只会低头拉车不行,还要学会抬头看路。
普通员工更关注的是当期产量和绩效考核,很少考虑几年之后的事情。王勇等一班人认为,方向永远比速度重要,五区必须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被员工视作“大饼”的“三年规划”,在王勇眼里却是“未来已来”。
油田官方网站主页有一个全球油气信息集成栏目,并不起眼,王勇却是那里的“常客”。他们用高维度审视五区的发展,以高目标定位新方向,拉高标杆、自我加压,引导员工“跳出五区看待五区,跳出五区发展五区”。
为了让员工更好理解,王勇把五区高质量发展目标,归纳为通俗易懂的六个字——“少干活,多拿钱”。
“人只要看到目标和希望,就会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采油管理五区干部员工在高目标引领下努力奔跑。
“用一年时间实现管线堵漏频次减半”“减轻员工劳动强度”“稠油开发转型”“让员工绩效持续提升”……一个个阶段目标的逐一实现,让高目标不再遥不可及。
王勇说,只要认定对员工好、对五区好,他们就坚定地去做,那些当期产生的小问题、小矛盾或小损失,都可以忽略不计。
仅仅用了三年时间,采油管理五区成功稳住了局势,并勇夺油田金牌采油管理区的殊荣。
问题导向:
“落一子而活全盘”
夕阳余晖斜照在GDN7-2井抽油机上,也打在冀清文身上,让他感受到了冬日里的一丝暖意。
作为注采501站南2-1计量站唯一一名员工,他负责20口油水井的巡井巡线、“三标”维护等工作。
站在原地仰望目标,似乎隔着千沟万壑。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孤岛采油厂副总工程师兼采油管理五区党总支书记王勇说,这“六个必须坚持”,正是他们破题的思维逻辑。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问题是突破的方向。他们聚焦基础管理滑坡、原油产量滑坡的主要矛盾,“落一子而活全盘”。
从管网更新入手,他们用4年时间累计更新管线长达150余公里,年破损频次降幅达80%;应用高性能盘根盒,让盘根寿命足足延长3倍;引进齿形皮带,寿命延长至5年以上;井场围堰持续技术升级,材料从空心砖升级为预制块、水泥毯,实现5年免维护,并在采油厂和油田推广;成立大计量项目组、大监督项目组,将量油、取样、化验、监护等工作从注采站分离出来……一系列举措让员工从疲于奔命的低效循环工作中解脱出来,腾出精力用于精细管理。
聚焦稠油单元自然递减大的矛盾,他们打破“自然递减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稠油必须热采”等思想禁锢,推进开发转型,实施稠油冷采,三年时间,年转周工作量从52口井降至12口井,自然递减降至10%以内,产量曲线逆势上扬,实现稳定生产、效益提升,原油生产抗风险能力有效增强。
“以前遇到大面积停井要十天半个月才能恢复正常生产,现在两三天就完全恢复了。”罗国强说。
系统观念和创新思维,是王勇津津乐道的两大克敌制胜法宝。无论是开发转型还是基础提升,每一步都蕴含着长远的系统谋划和创新智慧。
“见效期需要等待,要能承受这个时间差。”曾任采油管理五区经理的油田油气开发管理中心副经理徐磊说,“这也是一场长期收益和短期利益的博弈,要有‘前人栽树’的格局。”
数智赋能:
打造新质生产力
单树国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登录油气生产信息化平台查看油水井运行情况。
告别低效重复劳动,采油管理五区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将数智化应用到生产经营中,不断创造新价值。
采油管理五区的智能化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远程操控,而是对管理流程的整体重塑。
“用管理思维架构信息化,把核心业务、核心管理内容系统、全面地呈现出来。”王勇说。
用四年时间,采油管理五区成功“孵化”出油田首家“智能油藏运营管理平台”,实现油藏开发、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全过程智能管控、全链条精益管理。
“比如在开发方面,以前措施井增油只能实现月度统计,但这个平台能做到措施井增油的日度统计,可以帮助我们实时跟踪措施效果,去做均衡生产的决策和谋划。”采油管理五区经理伦恒启介绍。
数智化改变的不仅是传统的工作方式,更是采油管理五区员工的思维方式。
曾经,在经营管理室经理王玺眼中,数智化形式大于内容。“有这么个平台,方便外面的人来参观和检查。”而现在,王玺的日常工作已经离不开它。
“比如计算盈亏平衡点,以前需要在Excel填写数据、套用公式,现在只需要打开平台的经营模块,各类经营数据一目了然。”新近开发建设的“智能推送经营分析报告”模块,更是实现了每月经营动态分析报告的自动生成。
“数智化的核心是以业务人员为出发点,业务人员需要什么就建什么。”王勇说,“以全员信息化思维的建立,形成数智化的土壤。”
作为油田“数智油藏经营样板”,2025年,他们还将对平台进行驾驶舱、操作舱和动力舱的“三舱”建设,探索“集中管控+智能应用”新模式,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油田建设标准规范。
共同富裕:
一切以员工为中心
连年欠产,直接影响到采油管理五区干部员工的“钱袋子”。
近几年,通过开发转型和基础提升,采油管理五区员工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曾经以为是海市蜃楼的“少干活,多拿钱”,已然成为现实。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采油管理五区借助智能管理平台的绩效考核分析模块,保证员工收入每年均衡增长,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干部员工。
年长员工关注更多的是收入的增长,年轻员工更关注成长空间。
中专学历的张雪飞,对从事合同管理工作,一开始感到很吃力。
“身边的人都是厂里的标杆,自己就不能不成为标杆。”张雪飞腼腆地笑了笑,“别人都在努力奔跑的时候,也带着我一起奔跑。”如今的张雪飞,已成长为全厂合同管理标杆。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采油管理五区注重量才适用,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能力将他们放在最合适的位置,让每个人都在快车道上奔跑。
“当管理区用心为员工考虑的时候,我们会为单位考虑得更多。”王玺发自肺腑地说。
最让大家津津乐道的是一起做木刻画的那些日子。
去年夏天,37名员工以刀为笔,将中石化美好愿景、油田十大优良传统等内容精心雕刻成56幅木刻画。
雕刻《为油井负责一辈子》的李瑞,历时20多天完成了这幅作品。他说:“刻在板上,也刻在了心里。”
刚刚到采油管理五区任经理的伦恒启,上任的第一晚,王勇和他在办公室长谈到深夜。
对于五区的未来,他们又有了新的谋划:再走两个精细精益的三年,打造无人化、少人化的注采班站,原油年产量冲上5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