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圣贤
油气开发管理中心坚决贯彻油田党委扩大会和职代会精神,以增加经济可采储量为核心,持续做大效益建产规模,全面夯实老区稳产基础,推进化学驱、页岩油、低渗透等产量增长点部署落实落地,保持产量向上向好态势。
全力推进规模效益建产。牢固树立“少井高产”“无效益井一口不打”的理念,推进产能建设规模质量再提升。扩规模上,超前做好方案井位储备,坚持超前研究、超前储备、超前运行,新井井位储备库要始终动态保持在1100口以上,目前已储备常规产能200万吨以上。统筹抓好产能结构优化,持续优化常规非常规、新老区产能结构,大力推广“千方液、百吨井”建产模式,新区重点推进规模未动用区带一体化攻关评价,加快东部陆上中浅层滚评和效益建产,强化西部深层攻关评价和海上重点项目实施,持续完善与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合作交底、优化设计等工作机制,规划合作建产50万吨以上,已完成方案编制53个区块、产能56.3万吨;老区重点深化精细油藏描述,突出整体规模调整,加大井网重构和老区新化力度,加大侧钻井实施规模,新增产能80万吨、整体调整占比达到72.5%,侧钻井计划实施800口。提质量上,持续抓实源头设计优化,组织新老区、稠油、三采等审查组,对落实程度不高的方案、新井开展复审;持续抓实井位分级审查管理,组织专家组对所有新井把关审查,进一步提升井位设计质量。持续抓实过程管控,分单位制定单井产能达标率提升目标,抓好月度通报和跟踪预警;对已投产、可评价的所有新井进行月度评价,督导未达到方案设计要求的相关单位开展“回头看”,对于问题突出的方案、井位及时叫停;督导开发单位执行好产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要求,落实地层能量不达设计不投产要求,抓好稳产基础工作量实施。
全力夯实老区稳产基础。持续强化注采井网完善,集智聚力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常规自然递减稳中有降,综合含水量零增长。大力实施注水补能工程,聚焦“提能量、控含水、降递减”,以保持层系井网完整性为目标,加大投转注、分注等稳产投入,深化水驱一体化治理和注水产液结构调整,计划投转注600口以上。加大压驱技术矿场应用,深化基础理论研究、全生命周期评价,持续攻关“压驱+”复合模式和防窜治理技术,全年实施270个井组以上;加强稠油全过程“热管理”,迭代提升井网加密技术,加大降黏及微生物等成熟技术推广,推进多元热复合驱、火烧驱油等先导试验,油汽比保持在0.55以上;规模推广非均相复合驱、海上二元驱、“3+2”调整等成熟技术,抓好高温高盐、特高温中低渗等油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先导试验矿场跟踪调整,实现化学驱增油量持续上升至150万吨。
持续强化开发基础管理。强化开发信息化支撑,不断提升开发精细化管理水平。超前做好开发预警,依托开发预警平台,对所有单位近几年来的开发指标、曲线逐一分析,超前把控产量、液量、注水量等重点指标变化情况,要求开发态势变差单元编制注采调整方案及月度运行计划,加强跟踪督导和技术帮扶。持续做好全年目标任务的细化分解,依托上市储量目标化管理平台,强化月度跟踪督导,加强分单元开发潜力论证,提出夯实老区稳产基础具体举措;加大产能井位储备力度,全方位统筹确保完成上市储量目标任务。做好精准指导服务,常态化开展油藏动态分析竞赛、“专家一线行”帮扶活动,强化建模数模技术培训及在方案研究、注采管理中的应用力度,持续推进措施培养一体化运行,为实现规模稳产上产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为油气开发管理中心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