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分公司探索培育能源电力新质生产力

钻机林立,压裂车聚集,位于东营市垦利区的民丰洼陷,是页岩油效益开发的主战场。井场一侧,微型撬装变电站源源不断输送电能,不仅大幅缩短建设周期,还实现电力设备设施循环利用。

“聚焦增储增产增效,我们坚持与开发单位同题共答,持续加大油电结合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努力为油气勘探开发建设提供绿色动力支持。”电力分公司经理刘玉林介绍。

近年来,该公司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能源转型、发展能源油田电力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深度融入油藏开发,加快构建以油气开发用能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全力支撑油气高效勘探开发。

向新而为,提升“含绿量”

2024年10月9日,油田首台套10兆瓦/20兆瓦时电化学储能正式投运,补齐了油田“源网荷储”系统中“储”的空白,为孤东油区两千余口油水井提供电力保障。

传统石油工业如何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这是一道时代考题。“我们将围绕服务保障‘三大产业’,推动构建多能互补、能源互联新生态,支撑油田用能结构优化升级。”刘玉林介绍。该公司将稳步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油田电网提升、页岩油效益保障及多元储能应用“四大工程”,促进“主网+配网+微网”三网高效协同、“煤电+绿电+外电”三源经济耦合,让更多绿电供得上、用得好。

绿是一种颜色,更是一种担当。在牛页一区试验井组,电力分公司率先采用国内首个双机组电驱压裂,并探索形成“高压专网专线供电+撬装移动变电站配电+可循环电力物料降本”的页岩油用电保障体系,全力推进页岩油电驱压裂全覆盖。

他们还探索“网电+储能”钻井综合用能方案,按照固定式到移动式的思路,主动与中石油济柴动力等企业对接,试验移动储能在网电钻机、电驱压裂等多场景下的“电代油”综合用能方案。

通过多能互补、洁净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油田油气生产用电中绿电占比突破23%。

向新而行,培育“新业态”

孤东油区新型电力系统如何规划、山东省电碳计量体系现状对油田绿色低碳转型有何影响……

2024年底,油气勘探开发与新型电力系统融合创新发展技术交流会召开,来自国内11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领先企业的专家学者汇聚胜利,聚焦建设油田特色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开展分享交流。

围绕孤东油区新能源消纳难题,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丛伟博士分享了团队前沿研究成果。

围绕堵点研讨,冲着问题攻关。电力分公司主动对接开发单位需求,明确6大类34项问题清单,集中资源开展重点攻关和配套装备研发,逐个化解油气开发用能痛点堵点。

“智能快接电源舱”减少了组装变压器等复杂工艺,提高作业施工接电效率;“智能物联电能监测终端”实现了电能电量数据精准采集、传输传送以及全时段监测预警、状态查询等功能,成功入选2024年山东省能源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暨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推荐目录;复合材料电杆较传统电杆减重60%以上……

“集智聚力,助力能源融合、推动能源转型的一项项难题被攻克,发展路径也越来越清晰。”电力分公司副经理荆峰介绍,在一个个“撒手锏”技术的加持下,他们积极探索移动储能、虚拟电厂等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产业升级新增长点。

2024年,电力分公司3项成果获省部级、4项成果获油田级科技进步奖,1项成果被评为油田十大创新成果,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电力设施研究成果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向新而融,扩容“朋友圈”

时隔近30年,胜利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电力分站重设,架起电力分公司与山东大学沟通交流的桥梁。

2024年9月19日,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与电力分公司党委开展党建共建主题党日,双方通过组织共建、人才共育、课题共研、发展共赢,拓展校企合作广度和深度。

近年来,依托新型电力系统创新联合体平台,电力分公司加强与高校、行业头部企业、科研机构交流合作,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整合创新资源,加快培育形成具有胜利电力特色新质生产力。

电力分公司的“朋友圈”不断扩容。内部,以博士后工作站为牵引,探索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6支技术创新团队和16个创新工作室建设,打造公司科技创新孵化转化基地;外部,深化与山东大学、青岛安工院等科研院校和山东电工等头部企业合作,在科研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合作,打造“产学研用”科研创新四个平台,推动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

“必须推动一切资源向油聚焦、向绿转型、向智升级、向新拓展、向融增值,加快培育能源电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服务油田绿色高效开发部署,助力油气开发绿色低碳融合创新发展。”在电力分公司党委书记张洪伟看来,培育电力新质生产力,必须持续实施人才强企、创新驱动战略,统筹资源力量攻关油电关键技术,让各类人才在课题攻关、实验室合作建设等平台上,提升专业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当前,电力分公司正编制“十五五”科研规划,探索培育能源电力新质生产力,为建设坚强、数智、绿色油田电网提供科技支撑,助力油田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信息来源: 
2025-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