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是冰,不怕;全是水,也不怕。孙奎怕的是半冰半水。
地球物理公司胜利分公司SGC2101队党支部书记孙奎日前来到垦利区胜利水库旁,看着没有完全封冻的冰面,心生焦虑。
水库面积4.61平方千米,涉及检波点近1500个。抬眼望去,水库东头冰结得厚实,接收地震信号的节点仪器放在小救生圈上,下面用砖头袋固定。
而水库中西部,大片的冰漂浮在水面上。为了防止节点仪随冰面漂浮移动、产生检波点位置偏移,这部分区域改用海缆建起有线连接排列,用压电检波器接收,形成节点与有缆混合采集。
“由于冰水交融现象,原计划采用的冰面节点布设施工,现改为海缆压电施工。”孙奎说。大风一吹,冰面随风而动,会出现拽断海缆及检波点位置偏移的现象,这就需要更换线缆。“半冰半水时只能拖着橡皮筏子。”放线班长张启洲说,“故障多的时候,早晨6点进水库,忙到半夜才能出来。”
在冰水交融的水库施工是史南胜北二期项目最艰难的一环。该项目总施工炮数为10万多炮,是目前胜利东部探区井炮施工单体最大项目。“水库区域得不到很好解决,就像渔网破了个大窟窿,影响数据质量。”孙奎说。
不在现场转,就在现场干,是孙奎给自己管项目、带队伍定的规矩。他在水库上待了一个多星期,检查排列状态、排除故障,“床上睡不着,睡在车上才安心”。
水库堤坝上停靠着号称“中枢大脑”的仪器车。仪器组长贺鹏飞指着屏幕上的排列线监控说:“这里出现红色标识,意味着电阻值异常,需要排查。”
负责水库放线的员工谭京国接到排查指令后,立刻带着另外两名员工,更换故障电缆线。“没结冰的话,更换一条海缆只需要十来分钟,而上冻后,需要两三个小时。”
由于水库作业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张启洲从去年12月下旬搬进来,就没有出去。陆上仪器车检测海缆通讯情况,哪个点不通,就划船去查看。“不一定啥时候进去,需要随时待命。”
就这样,四个人,24小时。“犯困了咋整?”“我和老谭他们每人一台对讲机,有事互相提醒,然后轮流休息。”张启洲说。话罢,偌大水库上,只见放线班员工的身影渐行渐远,他们又要开始“破冰”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