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圈”谋胜——鲁胜公司夯基础推动产量升成本降纪实

鲁胜公司打破了过去4年的“怪圈”。

交油气量超产7300吨、原油盈亏平衡点同比降低5.31美元、操作成本同比减少13103万元、措施经济有效率同比提升9.55%……2024年,鲁胜公司交出了一张优异的成绩单。

数据升降之间,鲁胜公司稳的基础更牢,进的势头更猛,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更足。

何以实现翻转?答案并不复杂:拥抱矛盾,敢于破局;集智聚力,夯实根基。

跳出“怪圈”

过去的几年,鲁胜公司生产经营好像陷入了一个“怪圈”。

老区稳产基础薄弱,自然递减率达到11%;新井“粮仓不满”,后续阵地接替不足。为了完成产量任务,每年只能用高频次的措施来弥补产量缺口。

“措施占比高达17%,远高于油田6%的平均水平。”鲁胜公司经理黄文欢坦言,最终形成操作成本居高不下、自然递减率上升、高风险作业增多、员工劳动强度越来越大的恶性循环。

要破局,先破题。鲁胜公司党委科学分析研判近五年产量成本结构,通过对标近五年来最优发展指标确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最终达成共识:打破不合理的产量结构布局,措施产量同比压减48%,老井和新井产量同比分别提高10%和50%。

这个决定需要极大勇气。压减掉的3万余吨措施产量到哪里去补?老区地层补能见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全年产量任务如何保障?

看资源,有矛盾,更有潜力。鲁胜公司油气勘探专家、科研所党支部书记郭耿生介绍,鲁胜公司当前综合含水89.1%,采出程度仅17.1%,只要树牢油藏经营管理理念,加大稳产投入,提高投资效益,“提产能、控递减、增可采、降成本”的目标可以实现。

在战略目标的指引下,一套组合战术相继见效:增量做优,加强周边滚动评价,强化技术迭代,加大侧钻力度,新建/增产能4.5万吨。存量做实,水驱油藏加大补能,稠油油藏优化转周,化学驱提升注聚质量,加强“一井一策”基础管理,老区产量增加3万吨,检泵周期同比增长86天。措施做精,强化稳产措施,减少消耗型措施,油井措施同比减少132井次,措施有效率达到79.05%。

自然递减率从11%到8%,原油产量从2023年欠产1.2万吨到2024年超产0.6万吨,跳出“怪圈”的鲁胜公司初步实现油藏经营的良性循环。

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做成了

“操作成本压减6000万元?”2024年年初接到公司下达的成本预算后,鲁丰采油管理区经理王远懵了,“这咋可能实现,做梦都不敢这么想。”

鲁丰采油管理区每年操作成本高达2.4亿元,占到鲁胜公司总成本的1/3。究其原因,管理区热采稠油油藏产量占比达到80%,高耗能、高投资的热采开发方式使得吨油操作成本高达1628元。

“拖后腿的稠油”让他们致力于优化稠油开发结构。2024年,管理区控减低效无效热采工作量、探索“分区增能、冷热结合”开发模式,大幅压减稠油区块投入,转周同比减少23井次,控减成本2691万元。

同时,通过事前算赢、统筹运行、加强基础管理等方式,管理区吨油操作成本从1600余元降至1300余元。成本降,产量稳,王远有种“美梦成真”的感觉。

“把账算清楚才能够实施全成本全要素降本。”鲁胜公司经营管理部经理高云娥深有感触。

鲁胜公司生产成本较高,除了油藏品位低、开采难度大等客观因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成本经营存在短板,事前算赢缺乏有效手段,特别是油井转周上,仅简单按固定周期转周,缺少关注单井日油水平,且效益测算方法不合理。

2024年,公司制定《“三大计划”一体化运行管理办法》,构建公司层面源头设计、业务部门过程跟踪、基层单位推进落实的联动运行机制,从“各跑各的”到“同一赛道”齐头并进,确保生产经营计划既能在基层可操作可落实,又能对标公司奋斗目标。

“三大计划”同时倒逼各个管理区剖析影响产量结构和吨油成本的核心因素,实现增量成本投入最优,2024年增量投入同比减少7814万元。

人心暖了,干劲更足了

2024年年初,鲁升采油管理区王68注采站站长尚文琦被评为公司星级站长。连同荣誉一起来的,还有他每个月享受到的两倍绩效奖励。

能干事、干成事、有激励。2024年,公司评选了20名星级站长(副站长)和星级员工,让表现突出、敢于担当的基层优秀员工得到充分认可和尊重,也让鲁胜公司探索建立起更加灵活科学实用的激励机制。

过去的一年,尚文琦带领所在的班站全面完成各项生产经营目标,油井维护频次明显降低,单井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只有让干部员工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关怀和福利,才能发自内心地增强‘想鲁胜好、为鲁胜好’的情感认同。”鲁胜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孙伟说。

近年来,公司把精力向基层集中、政策向基层倾斜、资源向基层投入、力量向基层聚集,不断拓展成长通道,加大基层建设投入,改善生活条件。2024年,鲁胜公司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基层班站硬件改造,职工工作更方便、生活更舒心。

人心暖了,干劲更足了。2024年以来,基层职工自主实施发明创造、修旧利废等项目13项,解决一线生产难题10项,创效560余万元。

同时,公司将安全基础管理贯穿于生产全流程、各环节,让干部员工在“安全风险降低、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效率提高”的良性循环中,增强干事创业的决心和对未来的信心。

更有信心的是孙伟,尽管2025年生产形势任务严峻,但他有信心完成任务目标。“扛稳扛牢‘小公司要有大作为’的责任担当,全力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和质量,鲁胜未来更加值得期待。”


信息来源: 
2025-02-08